環保部副部長:去年空氣最差十城京津冀占7個
在昨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去年京津冀區域的空氣污染最重,全國空氣質量最差的十個城市中7個在京津冀地區。
74城市平均達標天數221天
吳曉青在談到2013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時表示,目前我們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審核,整理有關數據和報告,預計今年6月份將向社會公布。但現在已掌握2013年全國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74個城市的環境質量狀況。
吳曉青指出,2013年,中國74個城市實施了新的空氣質量標準,根據去年全年的監測,74個城市有3個城市達到了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其他71個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超過新空氣質量標準的情況。
吳曉青說,分析這些數據,大概有幾個特點:
從達標的天數分析,74個城市的平均達標天數僅為221天,達標率占60.5%。
從污染物的濃度分析,74個城市中,PM2.5的濃度年均值是72微克每立方米,超過了二級標準1.1倍(我國的二級標準年均值是35微克每立方米),僅有拉薩、海口、舟山三個城市完全達標。
部分城市空氣重度污染天數達四成
吳曉青指出,從區域的污染情況分析看,京津冀13個地級以上城市中,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37.5%,比74個城市的平均達標天數低了23個百分點。長三角參加監測的20多個城市中,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64.2%,高于74個城市平均比例3.7個百分點。珠三角9個地級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達到76.3%。
吳曉青指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是空氣污染相對較重的區域。京津冀區域的空氣污染最重,京津冀13個城市中,11個城市排在污染最重的前20位,其中有7個城市排在前10位,部分城市的空氣質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占到全年天數的40%。
空氣污染呈現明顯的季節特征。一季度和四季度是空氣重污染高發季節,74個城市的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PM2.5季濃度分別為96微克每立方米和93微克每立方米,是第二、三季度的2倍。尤其是冬季的發生率最高。
去年空氣質量主要數據
空氣最好10城市
1海口
2舟山
3拉薩
4福州
5惠州
6珠海
7深圳
8廈門
9麗水
10貴陽
空氣最差10城市
1邢臺
2石家莊
3邯鄲
4唐山
5保定
6濟南
7衡水
8西安
9廊坊
10鄭州
PM2.5平均值
京津冀106微克每立方米
長三角67微克每立方米
珠三角47微克每立方米
主要污染物
京津冀PM2.5、PM10和臭氧
長三角PM2.5、臭氧和PM10
珠三角PM2.5、臭氧和氮氧化物
■花絮
記者發問“為何部長不出席”?
昨日下午3時,環保部的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英民、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接受了記者提問。環保部長周生賢則并未出現。事實上,在去年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組織的發布會上,和今年一樣,是吳曉青等人出席,環保部長也是缺席。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稱,人代會的發布會上,部委基本都是正部長出席。環保問題這么受關注,周生賢部長沒有來的原因是什么?
對此,吳曉青解釋說,周生賢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兩會”和到河北代表團參加審議的時候,已分別多次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而且也對國家環境保護工作講了許多很好的意見,今天自己就是受他的委托來和記者朋友們進行交流和溝通。
事實上,全國人大發布會由正部長及相關人員出席已成慣例。在本次人代會上,就分別有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財政部長樓繼偉、農業部長韓長賦、商務部長高虎城、外交部長王毅等分別出席新聞發布會。
■發布焦點
【霧霾天】
“GDP付出的環境代價是巨大的”
芬蘭環球時代記者:中國要治理環境污染的問題,尤其是空氣污染的問題將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這將要求中國關閉一些電廠,減少道路上的車輛,這些都會影響到中國的就業和GDP數字。同時,中國的人民也非常關注這一問題,因為空氣質量的惡化會影響他們的健康,因此中國必須采取強有力的行動來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但同時會使中國付出經濟發展上的成本,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吳曉青:應該說,揮之不去的霧霾再次反映出當前我國大氣污染的環境形勢異常嚴峻,這是因為我們國家以重化工為特點的產業發展模式,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快速增長的機動車尾氣排放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帶來的污染。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巨大,超過了環境容量,其結果是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
也就是剛才你提到的,我們在追求GDP的同時,也為此付出了環境的代價,而這個代價是沉重的,是巨大的。我們現在治理空氣污染以及水污染和其他污染,會影響一些GDP,但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必須這樣做。而且剛才我已經介紹了環保投入,中國政府的決心也是堅定的,大家也能看到,總理在報告中講到,我們要像“向貧困宣戰”一樣“向污染宣戰”。所以我認為,中國政府正在采取積極措施來治理環境污染,我們的環境會好起來。
【環保法】
環保法修改:加強治污有大突破
中國人大雜志記者:去年環保法修正案草案二審之后,社會要求環保部門有所作為的呼聲比較強烈,請問環保需要什么樣的法律來解決監管力度偏軟的問題?
吳曉青:2011年,環保法的修改被列入十一屆全國人大的立法計劃,2012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保法的修正草案進行了第一次審議,會后第一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2013年上半年全國人大法工委修改之后形成二審稿。去年6月,全國人大對環保法進行第二次審議,再次征求全社會的意見。據我們了解,再次征求意見收集到了2000多條修改意見。
去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保法修改進行了第三次審議。目前環保部門正在積極配合全國人大法工委根據三中全會的決定和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理念,對三審稿再做一些新的修改。這次修改的亮點,就是在如何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如何加強依法治污、依法管理方面,將會有很大的突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