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河的治污沉浮啟示
當(dang)歐洲母親河(he)萊茵河(he)到(dao)達德國中西部的曼海姆時,便(bian)與內(nei)卡(ka)河(he)在此(ci)形成了一個(ge)三角,分開(kai)了兩個(ge)大州:巴登符騰堡和萊茵蘭(lan)-法爾茨。
這片區(qu)域孕育出了一批源于(yu)19世紀的(de)德(de)國制造業(ye)的(de)巨頭,包括位于(yu)萊(lai)茵蘭-法爾茨州的(de)路(lu)(lu)德(de)維希港(gang),以及斯(si)圖加(jia)特的(de)奔(ben)馳公司,寶馬公司最早也發源于(yu)此。沿著曼海姆大(da)學門口(kou)的(de)大(da)路(lu)(lu)直行,開車(che)20分鐘左右,就能看到路(lu)(lu)德(de)維希港(gang),旁(pang)邊便是全球著名的(de)化工企業(ye)巴斯(si)夫。
在此,流經化工廠的河清澈得讓人感覺有(you)些不真實(shi),藍得就像新換(huan)水的游泳池。
不過這里的河流(liu)也經歷(li)了這片區域發展(zhan)帶(dai)來的污(wu)染,當地(di)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當地(di)生(sheng)產進(jin)(jin)入大(da)發展(zhan)的時期,污(wu)染曾經使得下河游泳都是可以上報紙的大(da)新聞。但(dan)是,經過治(zhi)理之后,每一滴流(liu)進(jin)(jin)工廠的水,流(liu)出時都要(yao)凈化到(dao)初始狀態。
創新的代價
翻開德國地圖,你(ni)會發現(xian)在德國的南部(bu)尤其(qi)是西南部(bu),在19世紀涌現(xian)了一批引領國際的制造業企業。
幾(ji)乎同一時間,化工巨頭巴斯(si)夫(fu)、汽車巨頭奔馳和(he)寶馬都開始了創業歷(li)程。
當本報記者走進位于巴登符騰堡首府斯(si)圖加特的奔馳(chi)汽車(che)廠時,看(kan)到這里到處都是從全世界(jie)趕來參觀和提(ti)取訂購汽車(che)的人(ren)們。
位于路德維希港的巴(ba)斯夫(fu)(fu)集團總部和巴(ba)斯夫(fu)(fu)歐洲公(gong)司(si),看起來(lai)則像一(yi)座(zuo)“小城市”,占(zhan)地面(mian)積達(da)7平方公(gong)里(li)。這(zhe)座(zuo)“小城市”共有(you)1750座(zuo)建(jian)筑,100公(gong)里(li)的公(gong)路,200公(gong)里(li)的鐵軌,2500公(gong)里(li)的管道(dao),建(jian)有(you)5座(zuo)發(fa)電站,此外(wai),巴(ba)斯夫(fu)(fu)還有(you)自己的醫院、旅(lv)行社、火車站。
身處(chu)工廠(chang)里,最(zui)深的(de)(de)(de)(de)印(yin)象便是那些穿行(xing)交(jiao)織著的(de)(de)(de)(de)管道線路,不同的(de)(de)(de)(de)線路里流淌(tang)著石油、天然氣、工業氣體,以及各類化(hua)工產(chan)品(pin)的(de)(de)(de)(de)成品(pin)和半成品(pin)。所有這些產(chan)品(pin)制成后(hou)直接通過(guo)廠(chang)內的(de)(de)(de)(de)火(huo)車軌道,運(yun)送到(dao)附近的(de)(de)(de)(de)港口及機場。
歐洲(zhou)經濟研究中心(ZEW)一名教授弗里德(de)里希·海涅曼(Friedrich Heinemann)說,德(de)國(guo)南部的(de)(de)制造業發展普遍要(yao)比北部先進(jin),主要(yao)因為早期這(zhe)個(ge)地方缺少自(zi)然資源。不(bu)僅不(bu)適宜普通的(de)(de)農作物生長,而且也缺少煤(mei)炭鐵礦這(zhe)些傳統的(de)(de)能源。但(dan)這(zhe)里到鄰近國(guo)家的(de)(de)交通較(jiao)為便利,信(xin)息交流較(jiao)多(duo)(duo),所以迫使當地人就更多(duo)(duo)地有(you)企業家精神,創業創新(xin),孕育了一大(da)批新(xin)型企業。
但(dan)是創新的后(hou)果之一(yi)便是嚴重的污染。雖(sui)然(ran)現在的萊茵(yin)河(he)和奈卡河(he)看起來清澈舒暢,但(dan)是30多(duo)年前(qian),如果誰敢下(xia)河(he)游(you)泳,那可(ke)是要上報紙的新聞。
本報記者在巴(ba)斯(si)夫(fu)的(de)工(gong)廠里,還能時(shi)不時(shi)聞到(dao)一些處理過的(de)化工(gong)尾氣(qi)味道,當然已(yi)經是確(que)認無危(wei)害(hai)的(de)。
根(gen)據(ju)記者在其總部獲得(de)的(de)資料,巴(ba)(ba)斯(si)夫(fu)設(she)定(ding)了全(quan)球2020年目標,公司希望(wang)在2002年基礎上(shang)將(jiang)每噸銷售(shou)產品(pin)溫(wen)室氣(qi)體排(pai)放減(jian)少40%,能(neng)(neng)源效率提(ti)高35%(不(bu)含(han)石油與天然氣(qi)業務)。巴(ba)(ba)斯(si)夫(fu)氣(qi)候(hou)保護官兼巴(ba)(ba)斯(si)夫(fu)環(huan)境(jing)、健康(kang)與安(an)全(quan)能(neng)(neng)力(li)中心負責人馮(feng)德森(sen)博(bo)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們的(de)化(hua)工裝置的(de)效率已經高于歐洲平(ping)均水平(ping)。”
治污歷程
那么,究(jiu)竟是如何使成(cheng)功地(di)改造了德國的(de)工業重鎮生(sheng)態(tai)使之得(de)以重建的(de)呢?本(ben)報(bao)記者(zhe)得(de)到的(de)答案是:提高(gao)能源效率(lv)、提高(gao)標準(zhun)準(zhun)入以及(ji)征收環境稅。
負責(ze)能源和環境政策的ZEW專(zhuan)家(jia)安德(de)烈亞斯·勒詩對《第一財經(jing)日(ri)報(bao)》記者介(jie)紹說,除(chu)了(le)(le)企業(ye)自身的努(nu)力,開始于上(shang)世紀70年(nian)代的一系列法律監管,使(shi)得(de)包括高耗能的巴斯夫做到了(le)(le)符合高標準(zhun)的排(pai)放。
“在20~30年前,你還是可(ke)以看(kan)到在德(de)國很多(duo)地方污染嚴(yan)重。”安德(de)烈亞斯對本報記者說,“當時環境商業(ye)協會(hui)(hui)會(hui)(hui)長曾(ceng)是第一(yi)個敢于從(cong)萊茵河一(yi)邊游泳(yong)到另一(yi)邊的公(gong)眾人物(wu)。”
在上世紀70年代,德國密(mi)集出(chu)臺了(le)一(yi)系列(lie)(lie)的環保法案,嚴格控制空氣(qi)質量標準。其中的Ambient Air Pollution Standards(《環境空氣(qi)污染(ran)標準》)最為(wei)出(chu)名(ming),全面規(gui)范了(le)以大氣(qi)排放(fang)標準為(wei)核心的一(yi)系列(lie)(lie)企業(ye)環保要求。
由于(yu)從(cong)1970年(nian)(nian)開始,正好處于(yu)德國新(xin)(xin)一輪(lun)也(ye)是(shi)(shi)最后一輪(lun)傳統工業(ye)投(tou)資的(de)(de)大(da)發展階(jie)段(duan)。這使(shi)得從(cong)1970年(nian)(nian)開始,所有新(xin)(xin)開辦的(de)(de)企業(ye)都(dou)將更新(xin)(xin)其環保(bao)設備(bei)以達(da)到新(xin)(xin)的(de)(de)環保(bao)標(biao)準(zhun)。這些(xie)努(nu)力(li)最終在15年(nian)(nian)后得到了成功,大(da)部分的(de)(de)能源消耗企業(ye)都(dou)轉型(xing)成為節能環保(bao)型(xing)企業(ye)。以至于(yu)到了上世紀90年(nian)(nian)代,由于(yu)環保(bao)門(men)檻(jian)已(yi)經幾乎是(shi)(shi)全(quan)球最高,新(xin)(xin)的(de)(de)過濾科技設備(bei)也(ye)已(yi)經普及,大(da)眾都(dou)不再提(ti)這些(xie)環保(bao)轉型(xing)的(de)(de)話題,而是(shi)(shi)被(bei)諸如“可(ke)再生(sheng)能源”、“新(xin)(xin)的(de)(de)空氣污染”這樣的(de)(de)新(xin)(xin)名詞(ci)吸(xi)引(yin)。
在(zai)這個轉型過程中,一(yi)(yi)方(fang)面(mian),政府(fu)采用(yong)(yong)(yong)(yong)了(le)市場化(hua)的(de)調(diao)節方(fang)式,對高排(pai)放的(de)企(qi)業(ye)(ye)征(zheng)收電(dian)力使用(yong)(yong)(yong)(yong)稅、環境稅等;另(ling)一(yi)(yi)方(fang)面(mian),對于(yu)能源消耗型的(de)大企(qi)業(ye)(ye),又采取了(le)一(yi)(yi)系(xi)(xi)列的(de)特(te)殊幫助及豁(huo)免(mian)(mian)措施,使得它們降低(di)能源成本。比如對于(yu)巴斯夫(fu),政府(fu)對其免(mian)(mian)除了(le)歐盟(meng)排(pai)放交易(yi)系(xi)(xi)統的(de)認證費(fei)用(yong)(yong)(yong)(yong),巴斯夫(fu)推廣可再生能源是(shi)免(mian)(mian)費(fei)的(de)。由于(yu)耗電(dian)量大,那么電(dian)費(fei)就可以(yi)享受低(di)于(yu)市場價的(de)批發價格。巴斯夫(fu)是(shi)6歐分(fen)/KWH,普通(tong)企(qi)業(ye)(ye)比如戴(dai)姆勒奔馳是(shi)14歐分(fen)/KWH,而一(yi)(yi)般家庭用(yong)(yong)(yong)(yong)戶則會達到28歐分(fen)/KWH。這其中的(de)差(cha)價,就包括環境稅和電(dian)力使用(yong)(yong)(yong)(yong)稅,大公司(si)幾(ji)乎都豁(huo)免(mian)(mian)了(le)。
“大部分電解鋁(lv)或者(zhe)水(shui)泥等高耗能的企(qi)業并沒(mei)有(you)倒閉,而是(shi)通過改(gai)進設備(bei),達到環境標準,存(cun)活了下來。”他對本(ben)報記(ji)者(zhe)說。
在所有的(de)措施中,提高能源效率,是轉型期的(de)關(guan)鍵,也是中國目前可以借鑒的(de)地方(fang)。
“事實(shi)上(shang),德國(guo)在1970年代之后的(de)10年,能(neng)(neng)源(yuan)效率(lv)的(de)大(da)大(da)提(ti)升是治理(li)污(wu)染(ran)的(de)關鍵(jian)。過去十年,德國(guo)的(de)能(neng)(neng)源(yuan)效率(lv)提(ti)高了40%。”他建議,“我覺得如果(guo)中國(guo)想要改變嚴重污(wu)染(ran)的(de)局面,必須改變能(neng)(neng)源(yuan)系統。僅僅通過行政命令關閉成千上(shang)萬的(de)小型水泥廠并不(bu)管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