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治霾 企業抓住治霾商機轉型升級
在紹興市,意欲分食治霾奶酪的企業還有不少, 一張亮晶晶的鋼絲網被涂上一層脫硝催化劑后,即被切斷壓制成片狀褶皺板,20余片褶皺板組裝成一個單元,再通過高溫焙燒工藝處理,便成了神奇的治霾利器。日前,記者在地處袍江的浙江科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目睹了產品生產流程。“別小看這產品,科技含量高著呢,身價自然也不菲。”公司總經理王雪源告訴記者。
當下,全國多個城市出現了霧霾天氣,霧霾一時成了網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也成為民生改善的當務之急。研究表明,煤炭利用過程中向環境釋放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懸浮顆粒物等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CO2)等溫室氣體,是造成PM2.5居高不下的罪魁禍首之一。對此,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條措施,其中,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成為治氣十項具體措施之一。
曾經從事機械設備制造的紹興三原重工業機械有限公司從中看到了商機,于去年3月和擁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北京華電光大環保技術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共同組建浙江科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大膽轉型研發生產主要用于火電廠煙氣脫硝的板式脫硝催化劑,以分食治霾奶酪。
“通過半年多時間的努力,我們終于研發成功國內首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年產1萬立方米板式脫硝催化劑生產線。”王雪源說,至目前,全國僅有6家企業生產板式脫硝催化劑,而其他5家企業應用的是德國和日本的設備及技術。
自主知識產權帶來的較低生產成本,使企業迅速搶占了市場。該生產線去年11月投產后,當年就創造了300萬元的產值。截至目前,公司已和國電宣威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航天石化技術裝備工程公司等8家大型熱電企業簽訂供貨協議,完成產值5000萬元,預計全年產值在1.5億元左右,明年產值有望突破2億元。
在紹興市,意欲分食治霾奶酪的企業還有不少,如與“科凌環保”相隔不遠的浙江德創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早就開展了煙氣治理項目,面對我國重拳治霾帶來的巨大商機,公司利用現有空余廠房,引進了年產1萬立方米高性能煙氣脫氮(硝)催化劑產業化項目。據了解,該生產線目前正在緊張調試中,屆時將形成年產1萬立方米平板式煙氣脫硝催化劑的生產能力。位于諸暨的浙江海亮環境材料有限公司,已有28000立方米的蜂窩式SCR脫硝催化裝置生產線,今年底之前,公司將再建成并投產50000立方米的SCR脫硝催化劑裝置生產線,屆時,該公司的產能將達到7.8萬立方米,成為全球最大的SCR脫硝催化劑生產供應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