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魃再現 河南河干
更新(xin)時間:2014-08-10 16:35
來(lai)源(yuan):
作者:
閱讀(du):6758
7月以來,我國河南、山東、陜西等10多個省份遭遇嚴重干旱天氣,而河南省更是遭遇63年來最為嚴重的旱災。數據顯示,河南省干旱區域主要分布在平頂山、許昌、鄭州、洛陽、安陽、鶴壁等地。
河南省防汛抗旱辦公室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河南全省受旱農作物面積已達2706萬畝,其中嚴重干旱面積為712萬畝。而臨時飲水困難人數也從24.5萬激增至73.9萬,另外還至少有8萬頭大牲畜面臨飲水難題。
面對旱災肆虐的嚴峻局面,7月28日17時,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正式啟動抗旱Ⅲ級應急響應。而受災嚴重地區政府部門也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對這場60多年一遇的旱災。
現狀:河南遭遇63年來最嚴重干旱
全省35%小型水庫基本干涸,50%以上中小河流斷流,近74萬人飲水困難
進入夏季以來,我國多個省份遭遇嚴重干旱天氣,而位于中原大地的河南省尤甚。
河南省水利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自今年入汛以來,河南省平均降雨量僅為96毫米,較多年同期均值(240毫米)偏少了60%,較去年同期(170.7毫米)偏少了44%。
特別是6月以來,全省平均降雨量僅有90.2毫米,是1951年以來同期降水量最少的年份,呈現出嚴重的氣象干旱。其中平頂山市的降水量較常年偏少9成,是1975年以來同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
除了降雨大幅減少之外,持續的高溫天氣也加劇了旱情的蔓延。
河南省氣象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1日~7月25日,全省平均氣溫為26.5℃,比常年平均值偏高0.4℃。7月以來,全省持續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7月21日河南省西北部和中西部達到40℃以上,其中孟州站42.9℃為全省最高,突破歷史極值。
降雨減少、高溫持續,導致全省35%的小型水庫基本干枯,主要河道徑流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40%~90%,50%以上的中小河流斷流。全省水庫蓄水總量較多年同期均值(41.88億立方米)減少13.5億立方米,僅為28.38億立方米。
除了信陽和駐馬店兩市之外,河南省其他城市已無農業灌溉用水,平頂山、許昌、登封、鎮平、欒川、新密等6個城市地表供水水源匱乏,已經啟動地下水備用水源或者采取調水措施,全省地下水位較去年同期下降1.8米。
據河南省防汛抗旱辦公室于7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省共有24.5萬人、8萬頭大牲畜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全省秋糧受旱面積已達2310萬畝,其中輕度干旱1700萬畝,嚴重干旱610萬畝,主要分布在平頂山、許昌、鄭州、洛陽、安陽、鶴壁等市。
但截至7月31日,河南全省受旱秋作物面積迅速增至2706萬畝,其中嚴重干旱面積為712萬畝。而臨時飲水困難人數則從24.5萬人激增至73.9萬。
困境:水井干涸村民不得不抓鬮分水
遭受嚴重旱情,許多農戶家里吃水都成了問題。人們不得不從外邊拉水,或者通過抓鬮分水
面對63年來遭遇到的最為嚴重的旱災,河南全省多地喊“渴”。而“干渴”最為嚴重的地區是平頂山市。
白龜山水庫是平頂山市上百萬人口的“大水缸”。按照多年平均水平,7月下旬白龜山水庫水位一般為101米左右,蓄水量1.8億立方米,但由于降水大幅減少,目前白龜山水庫僅蓄水6000多萬立方米。
在水庫旁邊,一位50多歲的王姓村民說:“我在水庫邊長大,第一次看到水庫干成了這樣。”
對于城市居民來說,雖然干旱,但飲用水還是基本可以保證。但對于生活在廣大農村的村民們來說,飲水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河南汝州市大峪鎮邢窯村共有9個自然村、930多口人。村支書邢建功感慨地說,村里的老井打不上來水,在他記憶中還是第一次。
邢建功告訴記者,全村12口常年吃水的井都干枯了,目前僅留下康莊自然村的一口井,“缺水好幾個月了,需要人下井去,用瓢一下一下地舀水。”
洛陽市嵩縣地處伏牛山北麓,目前全縣三大河流中的白河、汝河已斷流,一級支流全部斷流,全縣31座小型水庫有15座已經干涸,其中4座處于死水位;全縣948眼機電井中,有775眼出水不足,15萬畝農作物因干旱絕收。
嵩縣黃莊鄉付溝村是一個有著826口人的小山村。從今年4月起,全村的160個水窖就陸續干涸見底。
付溝村村支書唐新芳說,付溝村向來就是靠水窖吃飯,但今年一滴雨都沒有下。
為了解決村民飲水問題,當地政府開始送水進村。但從縣城到付溝村要走22公里的山路,同樣沒水吃的其他村村民會在半路攔截。為解決由送水、分水問題引發的爭端,村民們決定采用抓鬮的辦法。
在平頂山市下屬的郟縣,安良鎮、茨芭鎮、李口鎮、堂街鎮均遭遇到了嚴重的旱情。
在安良鎮老山薛村,村里的3口老水井都抽不出水了。老山薛村村委會主任周云庭說,鄰近村莊都遇到了相同難題,他聽縣水利局工作人員介紹說,當前是1984年以來郟縣遇到的最嚴重旱情,也可以說是30年一遇的干旱。
據郟縣水利局副局長丁延鋒介紹,由于干旱,目前全縣22座中小型水庫中有21座已經干涸無水了,13條河流全部干涸斷流,3700眼水井完全干涸。目前,全縣農作物受旱面積達44.21萬畝。有33個行政村的4.02萬人以及1.15萬頭大牲畜飲水面臨嚴重困難。
緊鄰平頂山的許昌市也遭遇到嚴重
旱災。記者來到許昌市下轄的禹州市萇莊鄉棠梨山村,75歲的棠梨山村支書李學友說,自己活這么大歲數,也沒有遇到今年這么嚴重的旱情,“農戶家里吃水都成了問題,更別說澆地了。”
棠梨山村有一口上百年歷史的古山泉井,如今這口僅三四米深的古井,成為了全村的救命水源。
據許昌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干旱造成許昌市境內的河流幾乎全部斷流,白沙水庫蓄水2356萬立方米,接近死庫容,小型水庫多數已干枯。全市有33個鄉鎮、151個行政村23.2萬人,出現因旱導致的臨時飲水困難。
在許昌襄城縣姜莊鄉后城村,有大片沒有耕種的田地,村民稱之為“白地”。襄城縣水利局防汛抗旱辦公室主任楊歡喜說,根據最新統計,全縣秋作物絕收7萬多畝,8座水庫干涸5座,剩下3座也接近干涸。
而在鄭州下屬的登封市,紙坊水庫已經于今年7月2日起停止供水,現存水僅有1萬立方米左右,原有的4個飲用水水源地均已無法正常供水,登封市目前飲用水依靠白沙水庫抗旱應急飲水工程供水。
探究:什么原因導致旱災發生?
除降水減少、高溫天氣增多之外,進一步分析旱災形成原因,還與兩場臺風和厄爾尼諾現象有一定關聯
據了解,每年6月~7月,河南省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干旱,但是像今年這樣的旱情卻并不多見。
為什么會出現63年一遇的嚴重旱災?河南省氣候中心高工張善強分析說,這場旱情主要是由降水少引起的。今年入夏以來,除信陽市外,河南省整體區域降水偏少。
張善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進入汛期以來,不但河南全省平均降雨量是1951年以來同期最少,從部分城市的統計數據看,也呈這樣的趨勢。
以省會鄭州為例,6月以來,全市降水量僅為50.3毫米,為歷史同期第三少的年份。而在河南省的寶豐、許昌、西華等地,都是歷史同期最少。從6月1日~7月28日,寶豐縣的降水量只有常年的15.6%。
與降雨量相比,高溫天氣增多。以鄭州為例,今年7月高溫天數也明顯偏多,達到了12天。
若進一步分析旱災的形成成因,張善強認為,跟本月的兩場臺風以及厄爾尼諾現象都有一定關聯。
張善強分析說,今年7月共有兩場臺風影響我國,第一場臺風沿我國海岸線向東北方向運動,將太平洋的水汽阻斷,致使河南省受持續的大陸高壓控制,缺少降水;第二場臺風往我國西南方向運動,導致全省受到強大的副熱帶高壓控制,沒有冷空氣,所以難以形成降水。
“至于大家普遍擔心的厄爾尼諾現象,雖然也在影響著我省,但目前的影響很弱,具體是如何影響的,尚不好評價。”張善強表示。
而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工孫丞虎表示,包括河南省在內的北方10多個省份發生嚴重旱災,主要是受到貝加爾湖高壓系統長期穩定控制造成的;此外,還與東亞季風階段性偏弱造成上述地區降水少有關。
孫丞虎稱,經分析發現,目前旱情的特點是干旱區域相對比較集中,干旱面積偏小,主要干旱區域集中在黃河淮北地區。
行動:如何應對嚴重旱災?
啟動抗旱Ⅲ級應急響應;從丹江口水庫向白龜山水庫進行調水;關閉洗浴、洗車等高耗水行業用戶
為了應對旱災,7月28日17時,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正式啟動了抗旱Ⅲ級應急響應,要求各級各部門細化抗旱方案,完善抗旱措施,全力以赴打贏抗旱救災這場硬仗。
隨著應急響應啟動,河南省政府已派出18個督導組,深入旱區檢查指導抗旱保秋、保人飲工作。
7月29日,河南省財政部門在前期及時撥付中央財政特大抗旱資金5000萬元的基礎上,下達中央和省級特大抗旱經費9000萬元,用于受旱地區興建抗旱應急工程、提水、送水等費用補助。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督察專員石海波表示,根據未來天氣和歷史經驗,河南已做好抗大旱、抗長旱與旱澇逆轉兩手準備。目前主要的工作是把人畜飲水安全放在第一位。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