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的庫區淘井人:保證盛水水質清潔
走過村小學遺址,何承奎的耳邊似乎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在久雨乍晴的村莊飄散遼遠。
這書聲里有他也有孩子們的聲音,就像夢,游走在昔日了如指掌、如今卻陡然陌生的村莊上空。
48歲的何承奎,是十堰市鄖縣經濟開發區王家灣村的“留守村民”。村子最繁華時有160多戶,其中的128戶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外遷移民,于2011年陸續遷往千里之外的宜城鄧林林場。
何承奎上世紀六十年代從漢江河岸谷底遷移后靠到了山坡上,成為171米水位線上的留守者。
陌生的王家灣
2014年9月18日,站在屋前,何承奎的眼前是一片等待收獲的紅薯地,再往前是一片開闊的“沼澤地”,水草間一團團的水洼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他從廣播里聽到,今天丹江口水庫的水位是153米,離171米的調水水位尚有差距,但距調水的日子一天天臨近了。
何承奎在腦海里復原著“曾經的王家灣”:右邊的那塊高地,是王家灣村小,他和孩子都在這里讀完小學;學校屋后是一片墳包,里面安葬著逝去的村民;左邊是昊興磚廠,農閑時節他在磚廠里打過工。再往前,是大片的梯田和錯落的鉆天楊,楊樹下掩映著左鄰右舍的瓦屋。
2013年開始的庫底清理行動,讓這些鄉村影像陸續消失,現在,眼前只剩下空闊的沼澤地,一切變得陌生而遙遠——即使近在眼前,即使從不曾離開,物是人非的感覺在何承奎心中也日盛一日了。
“王家灣村是庫區清理的典型樣本,林木、建(構)筑物、固體廢棄物、衛生清理等庫區清理任務,這里都涉及到了”,十堰市移民局副局長李全儒說。
庫區清理行動從2012年12月開始,對170米新蓄水位線下的庫底進行全面清理。
鄖縣經濟開發區副主任王文明介紹,王家灣的128戶外遷移民房屋包括村小學全部推倒,垃圾清運填埋。近千棵樹放倒外運。昊興磚廠拆除后原址抬升,挖取淹沒線下的黃土覆蓋,治地近百畝。
王家灣村還有一處礬礦棄堆,廢棄無主的礬礦堆有9637立方米,經過20多天的運輸,全部拉到鄖縣城關垃圾填埋廠深埋。
143座墳墓的遷移工作十分艱難,刨人祖墳,不受歡迎。一戶戶地做通思想工作后,推倒填平消毒。正值盛夏,戴著護目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噴灑消毒藥,幾分鐘就全身濕透。
村里還有172處糞池和沼氣池,得把糞便都掏出來,運往水位線上的土地里。
庫區淘井人
庫區清理涉及到十堰5個縣區29個鄉鎮、443個單位、125家工礦企業,清理投資約2.5億元。?
水利部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環境與移民處處長、丹江口水庫清庫工作終驗專家組組長潘尚興說,丹江口庫底清理是“史上最嚴格的庫底清理”。作為飲用水源地,丹江口庫底清理比三峽庫區的清庫標準更嚴格,如土壤重金屬污染處理,三峽多為就地掩埋,丹江口水庫則要求必須將受污染的土壤運走處理。驗收標準也更為細致,衛生清理、固體廢物處理、建(構)筑物清理、林木清理、易漂浮物等分類較細,門類也較為齊全。
如此嚴苛要求下,清理過程的艱辛不言而喻。
博達豐公司是一家電鍍加工企業,位于鄖縣柳陂,雖然停產多年,但遺留的土壤污染,成為清庫行動的一大難題。電鍍廢水含有高致癌重金屬六價鉻,不但廠區被污染,周邊200多畝稻田土壤也被污染。挖走處理是最徹底、最穩妥的辦法。
2012年4月,鄖縣環保局對受污染的土壤進行挖掘處理,廠區挖掘深度達到5米,稻田平均1.5米。達到設計挖掘深度后,現場采樣檢測,直到達到驗收標準。
4.2萬立方米的污染土壤,被運到柳陂大堰,進行化學處理后,六價鉻解降為三價鉻,無毒后再深埋。清理費用高達數千萬元。
類似的固體廢物清理,還有丹江口市第一造紙廠、丹龍工貿化工有限公司、鄖縣造紙廠等36處,共計16.87萬立方米的污染土壤被清理。
對于傳染性污染源的處理,更加謹慎。
丹江口市衛生局副局長曹通介紹,在清理原丁家營衛生院時,通過檢索檔案發現了兩起炭疽病的記錄,炭疽病的芽胞可以存活幾百年,必須找到死者的墳墓。經過追查,找到了炭疽病死者的墳墓,墓穴焚燒干凈后再回填,每填10厘米到15厘米土就消毒一次,最后夯實封閉。丹江口市共清理近2萬座墳墓,其中傳染性墳墓256座。
淹沒線下的林木也必須砍伐外運干凈,否則蓄水后,樹林腐朽在水中,影響水質。丹江口庫區淹沒范圍158.7平方公里,庫岸線全長270多公里,很多地方不通車,林木清理委實不易。
丹江口市林業局副局長時富斌說,隊員在懸崖峭壁間砍伐,稍不留心就會跌下山崖。不通車的地方,砍下的樹木還得肩扛背馱送至公路上運走。有些古名木,不能一砍了之,而是要“移民”——丁家營鎮有一棵樹齡500年的古柏樹,動用50噸的起重機才吊走。
庫底清理的成果看起來蔚為大觀:清理一般性污染源16.76萬處,傳染性污染源680處,滅鼠面積8951萬平方米;清理一般固廢物60048立方米,工業固體廢物20.75萬立方米,危險廢物2處139噸,清理污染土壤17.05萬立方米;拆除房屋565.88萬平方米,圍墻、水井、煙筒等附屬物近60萬平方米;清理成片林木10.71萬畝,零星樹木、綠化樹、行道樹101.38萬株,漂浮物的打撈工作也全部完成。
2013年8月,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組織有關專家對庫底清理進行蓄水前技術性和行政性終驗。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丹江口水庫庫底清理綜合評價為合格,清理質量達標率、清庫安全率、資料建檔率、檔案達標率均達100%,完全能夠滿足蓄水要求,具備調水條件。
雖然通過驗收,但為了以防萬一,十堰市移民局于2014年8月,啟動了“庫底清理回頭看”行動,對清庫的死角再“打掃”。整改移民房屋質量隱患612處,拆除庫周的臨時工棚2830平方米,淹沒線下移民房屋987平方注,電線桿55處,清運垃圾5861立方米,清理零星樹木900株。
在“回頭看”行動中,高切坡的治理是一大亮點。
葛天洪是柳陂鎮挖斷崗移民安置點的移民,其房屋背后,是一個62米高的土坡,坡度達到45度,這是建設移民安置點時留下的。治理前,每逢下雨,高切坡上就泥沙俱下,泥石流灌進屋里,流到村前的庫區里。“這是滑坡體的地質隱患,如果不治理,不僅威脅移民安全,也會污染庫區水質”。
葛天洪在高切坡治理工地上打過工,9米長的鋼錨桿打進土坡,形成一個個的小格子,格子里種上草,坡腳砌上擋墻,下雨再也沒有泥石流了。
庫區內156個高切坡項目已經治理完成152處,還有4處正加緊施工。類似于高切坡的31處滑坡體、崩塌體,也已經納入地質災害體監測預警體系中,31個自動觀測站設備已全部調試到位。
李全儒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丹江口水庫是北中國的大水井,清庫行動就是把這口即將裝水的水井淘洗一番,以保證盛水水質清潔。調水在即,丹江口庫區這口大水井已經全方位清洗干凈,只待蓄水,“我們就是庫區淘井人”。
何承奎每天眺望門前的“沼澤地”,就會發現水洼與日俱增。也許再過一段時間,現在仍依稀可辨的學校、磚廠、房屋遺址,將永沉水底。“水一漲起來,村子就會徹底變樣,我估計都認不出來了”,何承奎心底里,既期盼著這一天早一點到來,又有些說不出的忐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