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PM2.5、PM10濃度驟升 成首要空氣污染物
進入10月份以來,莆田空氣質量有較大波動,出現空氣質量指數AQI忽高忽低、臭氧濃度全天居高不下等情況。而近幾天,不少市民還反映,大氣能見度明顯降低,難道莆田也遭到北方霧霾的影響?
昨日,記者從市環保部門了解到,近期可吸入顆粒物PM2.5、PM10濃度明顯升高,相對9月份上升了兩倍多,多天超過臭氧濃度成首要污染物。有關專家表示,PM2.5、PM10濃度上升影響大氣能見度,后期有雨水可降低顆粒物濃度。
10月空氣指數突增
昨日下午3時許,莆田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顯示,市區監測點空氣質量指數為70,空氣質量為良,首要污染物為PM2.5(8小時)。記者注意到,21日空氣質量指數為125,屬輕度污染,而15日至18日,連續四天空氣質量均為輕度污染,指數都過百,最高達到137,為近幾月最高值。
“近一周大氣能見度都不高,感覺空氣質量不如從前了。”市民王先生說,昨天溫度下降明顯,天空也灰蒙蒙的,不知道是不是有霧霾侵襲。在莆田不少熱門論壇上,不少網友也發帖稱莆田遭遇霧霾天氣,紛紛感嘆莆田的好空氣遭到污染。
城區濃度比縣區高
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主任陳中健表示,10月份空氣質量狀況確實變化比較大,AQI數值接連增高除了因PM2.5、PM10濃度增高外,臭氧濃度還是占主要因素。“北方冷空氣南下,夜間溫度降低氣流下沉,平流層臭氧被送至地面。”他介紹,近期寧德、福州、莆田三地臭氧濃度都較高,偏北風也將外地臭氧吹向莆田。
“上個月PM2.5濃度在22~41微克/立方米,昨日則達到56微克/立方米。”陳中健說,近期可吸入顆粒物PM2.5、PM10濃度平均比上個月增高了兩倍,因此出現首要污染物為PM2.5或PM10的情況。但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仍較多,而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外來污染物,但莆田城區的污染物濃度遠高于縣區的濃度,說明汽車尾氣、工業廢氣等影響比較大。“前幾天荔城區監測點顯示PM2.5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但秀嶼區只有35微克/立方米。”
守護藍天須控尾氣改陋習
陳中健表示,他也有看到近期網絡上的帖子,但他認為那種測試方法不能體現真實的污染物濃度。針對市民擔心莆田遭遇霧霾天氣,他解釋,秋冬季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都會明顯增高,屬正常現象,根據目前的污染物濃度,還構不成霧霾天氣。但PM2.5、PM10污染物危害大,在粉塵較大或大氣能見度較低時,市民可適當戴口罩預防。
莆田學院從事大氣污染控制研究的李副教授表示,冷空氣南下除了會帶來污染物,也會帶來適當的降雨,莆田10月底將有較多雨水,可明顯降低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但要真正控制污染物濃度,還是要控制汽車尾氣、工業廢氣等的排放,制止隨意焚燒垃圾、秸稈等陋習,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