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兵: 重大活動期間突擊抓空氣質量難服眾
25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當天起至APEC會議開始前空氣重污染發展趨勢及分析預測情況。根據預測,本月30日前京津冀中南部可能出現重度污染過程,局地可能出現嚴重污染。APEC會議期間,北京及周邊5省份制定保障方案,承諾要減排污染物三至四成。
APEC會議十分重要,世界上好多國家領導人將齊聚北京,舉世矚目,為了確保與會各國領導人的身體健康,為了讓世界人民對我國有一個好印象,采取措施提高一下空氣質量,理所當然,無可非議。但是,如果只在APEC會議等重大活動期間,突擊性地提高空氣質量,那么,反而給人留下弄虛作假的印象。像南京青奧會期間,整個8月份,南京空氣質量基本上都達到“優良”。南京人比平時少吸了3764噸PM10和1750噸的PM2.5。下降比例達到44%和36%。而青奧會過后,又恢復到了青奧會之前的污染程度,甚至比以前污染更嚴重。這樣反而引起了民眾的不滿,民眾對青奧會留下的好印象一夜之間煙消云散。
有些地方平時對空氣質量重視不夠,但搞“突擊應付”等卻有一套。北京及周邊5省份制定保障方案,承諾APEC會議期間要減排污染物三至四成。說明他們是有辦法把空氣質量搞好的。那么既然有這個能力,為何如此保守,只在重大活動時才施展一下呢?關鍵是重大活動期間,各級領導都關注,時間短、見效快,代價小,容易出成績。而平時,要想天天保證空氣質量優良則不容易,上級領導很難看得到,而且付出的代價相對要大得多。像南京青奧會期間,空氣質量都能保持優良,而青奧會一結束,有關部門就放松了空氣質量的監管,南京空氣質量從“優良”立馬轉為了污染。因此,這種在重大活動期間搞“突擊”的做法,是一種“只唯上,不唯下”的工作作風。
APEC會議期間保障空氣質量當然十分重要,但日常的空氣質量也同樣重要。畢竟外國來賓在這里只生活短短的幾天時間,而民眾則天天都要在那里工作和生活。如果一些地方不注重民眾的身體健康,就是通過一些“特別措施”給外國來賓留下了好印象,那只會激起更多的民眾的不滿。因此,北京及周邊5省市只有像對待APEC會議那樣抓平時的空氣質量,才能贏得百姓的信任,這樣的政府才是一個真正為民著想、對人民負責的政府。
近年來,一些地方應對空氣污染想出了許多辦法。像南京青奧會期間空氣質量出現過三次“危機”,但都由于空氣質量保障組提前采取應急措施控制本地污染源,通過包括工地停工、工業企業停產等方式順利解除了“危機”。為應對APEC會議期間空氣質量問題,北京的保障措施是照奧運會的標準來制定的,通過關、停、加強污染防治,加強管理,對包括PM2.5、PM10以及揮發性有機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減排比例都要超過40%以上。同時,周邊5省份也作出最低減排30%的承諾。那么,APEC會議期間、北京奧運會、南京青奧會期間采取的控制空氣污染的“特別措施”,平時一旦某些地方出現嚴重污染的情況,是不是可以借鑒一下呢?
重大活動期間空氣質量保障得再好,也不能代表一個地方空氣質量真的是好。重大活動期間的空氣質量與平時空氣質量的反差,反而容易刺痛民眾的心,也會讓一些地方政府陷入被動尷尬的境地。所以,要想避免這種尷尬和難堪,各地政儲只有真心為民,把突擊變為日常監管同步,才能贏得民眾的擁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