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區環保決算超支聚焦環境監測和治污
昨日,武漢市17個城區、管委會首次集中在各自官網上公布了其年度財政決算的信息。但只有6個區曬出了區本級三公經費。此外,有些區直部門的三公經費相差較大。
2013年區級財政的錢都花向了哪里?民生支出方面,各區側重點有何不同?記者也一一進行了對比分析。
三公經費
6區中漢陽花費最多 達5572萬元
僅貼出一張表格 未作任何說明
比起百家市直部門“岔著曬”三公的“大方”,各區顯得有些“羞答答”。17個區中,只有東湖高新、江岸、漢陽、漢南、江漢、青山公布了區本級三公經費,且只公布了決算數額,并未公布與預算對比的變化。有的區甚至僅有一張表或一句話,沒有任何說明。
在6個區中,漢陽區三公經費花費最多,總共花了5572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用169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4647萬元,公務接待費756萬元。
一張簡單的表格外,漢陽未作出任何說明,如哪些人出國了?去了哪里?購置了幾輛新車?是否超出了預算等信息都沒有。
江漢區級三公花費4446萬元,其說明非常詳細:因公出國183萬元,46人,人均3.97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 3631萬元,其中購車1551萬元,107輛,平均每輛車14.49萬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2080萬元,保有量為837輛,平均每輛2.48萬元;公務接待費632萬元。
已公布的6個區中,東湖高新管委會三公經費最少,花費1254萬元。
區“四大家”三公經費差距大
公務接待武昌區委辦花了27萬 江漢花了5.1萬
除了開發區外,13個城區都公開了“四大家”辦公室三公經費的決算數,記者發現,個別區花費相差較大。
綜合各區“四大家”辦公室三公經費總額,江夏區最多,達860萬元;江漢區最少,211.06萬元,兩者相差3倍,這是為何?
原因是兩者包含的單位不一樣,以兩區政府辦為例,江夏區政府辦財政決算范圍包括本級辦公室和6個下屬單位,三公支出304萬元,而江漢區政府辦只有本級辦公室,70.01萬元。
然而,在同一范圍內,也有差距較大的區。例如,武昌區委辦公室“三公”經費支出決算94萬元,而江漢區委辦公室僅花16.52萬元,兩者相差4.7倍,而且其單位范圍,均指區委辦本級和有三公經費安排的單位。
差距在哪?兩者因公出國費用均為零,但武昌區委辦公室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就花了67萬元,公務接待也花了27萬元,而江漢區委辦公室分別花了11.38萬元和5.14萬元。
民生支出
節能環保
江夏支出破億元 蔡甸超支近3倍
談“霾”色變的年代,多區2013年在節能環保方面支出超過預算,其中多區在環境監測方面投入了經費。
方面,漢陽區支出1098萬元,為預算的104.6%,主要是增加了環境監察站標準化建設達標工作經費。黃陂區支出6405萬元,同比增長28.9%,其中,環境監測站建設支出也有所增加。青山區支出3602萬元,為預算的136%,較上年增長65.4%,其中,環境監測和監察支出占167萬元。江夏支出10333萬元,增長42.8%,主要是2012年梁子湖生態環境保護試點專項補助跨轉到2013年支出。
此外,治污也是部分區節能環保方面支出重頭。蔡甸區節能環保支出3498萬元,為預算的395.7%,主要是文嶺至開發區段污水管道工程、重金屬污染防治等上級專款安排支出等方面增加2386萬元。黃陂區在前川及盤龍城污水廠污水處理費等方面支出也有所增加。江漢區節能環保支出1417萬元,較年度預算增長12.28%,主要是追加排污費支出66萬元。
教育醫衛
黃陂教育支出12.8億
江漢追加300萬“創衛”
在已公布教育支出的12個區當中,黃陂區、新洲區和江岸區都超過10億元,其中黃陂區教育支出最高,達到12.8249億元,最少的是漢南區,為1.4695億元,兩者相差7.7倍多。
記者注意到,黃陂教育支出同比增長13.2%,主要是公辦幼兒園、中小學標準化、優質高中建設,教師周轉房、校車及校舍安全工程建設,教育直屬事業單位人員和高中教師績效工資補助,以及上級專款等支出增加。新洲區教育支出占預算的105.8%,比上年增長11.6%。主要用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教師績效工資,建設農村標準化中小學,公辦幼兒園改擴建,校安工程,普通高中助學金,中職生免學費以及農村貧困地區學生營養膳食補助等工作。江岸區教育支出同比增長11%。
醫療衛生方面,2013年多區區級財政決算過億元、超過預算。江漢區追加“創衛”專項經費300萬元。
在交通支出方面,黃陂區以2.0467億元拔得頭籌,同比增長143.4%。在已公布的交通支出中最少的是江漢區,為590萬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