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環保部門詳解10月下旬我市連續霧霾天氣成因
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10月份我市有效監測天數為29天,其中空氣質量達標天數18天,雖然10月末出現了連續的霧霾天氣,但達標天數同比去年仍增加5天。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我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共226天,同比去年增加了5天。
燃煤供暖+秸稈焚燒
加大污染排放
10月我市共有11天空氣質量超標,其中輕度污染1天、中度污染4天、重度污染4天、嚴重污染2天。尤其在10月下旬,我市出現了連續的霧霾天氣。對此,市環保局劉子靖副局長說,我市地處東北北部地區,城市供暖主要以燃煤為主,由供暖引起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較大。導致近期污染的原因主要分為內外兩部分。
首先,我市排入環境中的大氣污染物量大。10月下旬進入燃煤供暖期,污染排放增多;同時破百萬輛的機動車尾氣排放和秋冬之交的揚塵污染仍然存在;另外,秋收時節受秸稈焚燒影響也較大。據大氣污染物濃度相關分析表明,PM2.5、PM10濃度與一氧化碳濃度變化成正比,由于燃燒秸稈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證明此時節我市的極端天氣與農村大面積焚燒秸稈有很大關系。
逆溫天+風力弱
“憋住”污染物
在污染排放量增大的同時,10月下旬受暖空氣影響,氣象條件不利于擴散,近地面水平方向風力很微弱,夜間近地面輻射降溫作用強烈,以致夜間地面氣溫比高空低,形成“逆溫層”,導致大氣層結穩定,垂直方向也不利擴散,污染都憋在了上空。此外,上一輪暖空氣來襲時,在西南風的影響下,也卷來了不少外地的污染,造成本地污染疊加,加重了我市空氣污染。
多措并舉保藍天
三年后PM2.5降8%
目前,我市已被列為秸稈禁燒區,并建立市、縣、鎮、村四級責任體系,從嚴控制和從重處罰、問責秸稈焚燒行為。我市正加大執法力度,通過開展“四查、一禁、一限”等環境執法六個專項行動,高頻次地對燃煤鍋爐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進行排查,同時,開展秸稈禁燒治理、揚塵污染防控和機動車尾氣路檢等專項執法,在建成區內開展禁止原煤散燒執法行動、在四環內對黃標車限行情況進行執法檢查。
哈市將加快拆爐并網進程,今年將完成市區497臺1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拆除或清潔能源改造。從2014年起,禁止新建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到2017年,市區建成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93%以上,縣(市)建成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80%以上。我市還將優化交通結構,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市范圍內黃標車。同時完成油氣回收治理改造,集中治理餐飲油煙,加強秸稈禁燒和揚塵污染治理。
按照今年出臺的《哈爾濱市清潔空氣五年計劃》,到2017年底,全市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力爭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10%、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在2013年基礎上下降8%,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