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限購能否改善空氣污染?
9日下午,小汽車“限購令”突降深圳,多部門組成的“執法隊”旋即封鎖了部分4S店,禁止汽車交易,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限外”方案。此前,深圳市政府主要領導和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多次表態,深圳將以市場手段治堵,不會采取行政手段“限購”“限外”。
近年來,面對日趨嚴重的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杭州等大城市已經先后實施了小汽車增量調控措施,如今,深圳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但是目前已經實施汽車“限購”的城市,卻很難說其城區道路擁堵、空氣污染的境況有了巨大改觀。
2010年12月23日,北京正式公布《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成為國內首個發布汽車限購令的城市。截止去年,北京參加小客車搖號的人數已上升至166萬,搖號中簽率僅為1.1%,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北京市汽車保有量的增加。2000年,北京全年有180天空氣質量超標(根據API檢測標準),到2007年,這個數字下降到119天,到了限購一年后的2012年,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94天。但這一情況在近年出現了反復,根據環保部的公開數據,北京2014年空氣質量超標(根據AQI檢測標準)天數達到186天,其中有11天是AQI大于300的嚴重污染。
事實上,在實行限購的城市里,近年空氣質量指數居高不下的不止北京,石家莊、天津、杭州等城市也是如此,且污染狀況和該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并不成正比。機動車排放無疑是空氣的污染源之一,但汽車尾氣在PM2.5來源中的占比卻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今年年初,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張仁健課題組的研究報告稱,機動車排放僅占北京PM2.5來源的4%,這一報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之后,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郭新彪教授課題組也發布了相關報告,稱機動車排放占北京PM2.5的12%。這兩份報告的相同點是,認為燃煤和工業生產是PM2.5最主要的來源。而在4月,北京市環保局發布報告,表明機動車排放是北京霧霾的罪魁禍首,在北京全年的PM2.5來源中,機動車排放以31.1%的占比居于首位。
此外,同樣實行限購的城市,其道路擁堵程度和空氣污染狀況也有較大差異,在限購城市中,北京、石家莊、天津的空氣污染較嚴重,而杭州和上海的道路的空氣污染較輕但擁堵更為嚴重,顯然,這與工業分布和城市交通規劃的關系更為密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