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霧霾需開展多學科集成攻關
近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稱基金委)醫學科學部主辦的主題為“霧霾與健康”的2014年醫學領域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基金委副主任沈巖出席會議,來自中科院生態中心、中國疾控中心、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日友好醫院等多家單位的20余名科研人員參與研討。
本次研討會圍繞我國環境霧霾污染現狀及其對健康的影響、該領域最新研究現狀以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展開,以期凝練霧霾與健康關系中亟須關注和解決的重要基礎科學問題和研究資助方向。
沈巖指出,大氣霧霾是目前我國刻不容緩、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環境污染問題,呼吁專家能夠充分地各抒己見、獻計獻策,圍繞“做什么、為什么做、怎么做”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北京大學教授朱彤認為,應當加強對于霧霾的組分甄別、霧霾對健康影響的協同效應和關鍵機制以及健康效應標志物的識別尋找等方面的研究。
中日友好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強調,應聚焦室內污染與呼吸系統疾病研究,“空氣污染暴露的測量是難題,較之動物實驗,人群數據(特別是大隊列研究)更有說服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鄭玉新強調,霧霾研究要避免“刻舟求劍”和“盲人摸象”,應加強力量研究顆粒物健康效應的風險評估、早期預警標志和早期干預模式,并進一步提出了開展特定暴露的精細流行病學研究的意義。
專家一致認為,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現場、人群研究,同時注重機制研究,注重多學科融合,結合臨床醫學、環境科學、統計學、流行病學和毒理學等學科優勢,集成攻關;開展“霧霾與健康”基礎研究也需兼顧短期和長期研究,尋求研究方法與手段的新突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