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州建成清遠農村首個污水處理工程
在厭氧池掛竹球填料,提高厭氧效果;在人工濕地處理池上種植水生植物,綠化美化環境;在處理池內依次放鵝卵石、細砂石、泥土……通過這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村民的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溝渠排進人工濕地過濾后,變成一汪清水流出。這是記者在連州市三水鄉新八村委會茶坪村污水處理工程看到的一幕。
這是連州市在農村開展清水治污工作的一個縮影。據介紹,茶坪村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是連州市農村首個污水處理工程,也是清遠市農村首個污水處理工程,更是廣東省海拔最高的污水處理工程。下一步,連州市計劃以該工程為樣本,在廣大農村推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建設。
建農村污水處理工程保護母親河
在茶坪村的一處人工濕地,一株株嫩綠的小草正在陽光下生長著。“這就是我們的污水處理工程。”連州市三水鄉新八村委會書記吳文球介紹說。
“茶坪村旁的這條河是星子河的源頭之一,最終會匯入連州的‘母親河’湟川。”在茶坪村的河堤上,吳文球指著河流的遠方說道,“當初村里生活垃圾亂扔和污水亂排,導致河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記者了解到,茶坪村所處位置海拔較高,交通不方便,村內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一直以來都是一大難題。“以前有污水就直接排到河里,讓河水帶到下游去。”
“能不能建設一個污水處理池,減少上游水源污染,保護連州母親河湟川河?”當時三水鄉人大代表、村委會黨支部書記黃翰建的這一想法,得到了連州市水利部門的大力支持。連州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活污水的治理直接關系到全村,乃至村莊下游地區的人居環境和生態文明建設質量的提升。
2011年初,這個農村污水處理工程在村民的期盼中開始動工建設。以瑤安小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為契機,連州市水務局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工程,在污水管網暫時難以覆蓋的農村區域,通過“小花園”式的污水處理設施解決農村水環境大問題,改變了農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的狀況。
據了解,該工程共投入65萬元,污水處理池體積為150立方米,其處理污水能力為500人的生活污水,日均可以完成全村的污水集中處理。
采用人工生態濕地處理污水
在厭氧池掛竹球填料,提高厭氧效果;在人工濕地處理池上種植水生植物,綠化美化環境;在處理池內依次放鵝卵石、細砂石、泥土……記者看到,該污水處理工程外觀美麗,不時有小鳥飛到人工濕地上休憩,處處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據了解,茶坪村污水處理工程包括化糞池、厭氧池、濕地處理池、格柵井和排放井等部分組成,采用人工生態濕地處理的方法進行污水處理。“首先將搜集的農村生活污水引入化糞池,經化糞池初步處理后排入相鄰的厭氧池進行進一步處理,經厭氧池處理后的廢水排入人工濕地進行最后的凈化處理。”連州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濕地水生植物的吸附起到凈化作用。從濕地排出的水可直接排放。”
“一開始村里征求我們的意見,我們一聽,都想出一分力。”茶坪村的李老伯回憶道。
三水鄉副鄉長歐陽斌說,接下來,茶坪村將計劃修建一個沼氣池,讓農戶的家畜糞便、秸稈等通過沼氣池變廢為寶。“通過沼氣池,一來可以處理家畜糞便等,二來可以利用沼氣作村民燒飯燒水的燃料,三來沼氣池里的廢棄物沼氣液、沼氣渣還是綠色環保的肥料,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