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面臨“三高”壓頂 高效清潔方為破題關鍵
更新時間:2015-08-03 20:26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作者:
閱讀:819
我國現代煤化工目前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一方面高能耗、高水耗、高碳排放、劣質煤的開采等問題,對煤化工發展的環境和資源約束力越來越強;另一方面基于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特點,現代煤化工腳步又不能停下來,這是中國能源戰略轉型的必由之路。展望“十三五”,實現煤炭資源的高效清潔轉化是我國能源革命的一個重要課題,能否擔此重任是對煤化工產業最大的考驗。
現代煤化工可以說是中國石化產業中最具中國特色的行業之一。特色之一,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未來幾十年對能源的需求總量有增無減,大力發展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是減輕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促進能源供應多元化、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最為現實有效的途徑;特色之二,中國獨有的富煤少油缺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我們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時,完全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沒有相關國際經驗可借鑒;特色之三,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的中國,環境的承載力脆弱,現代煤化工正努力跨越高碳產業低碳發展的門檻,追尋光明的未來。
盡管現代煤化工發展已經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氣等示范項目打通了工藝流程,實現了穩定生產,但毋庸置疑,大多數的煤化工項目目前依然存在著高能耗、高水耗、高碳排放的問題。近兩年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發改委、環保部、能源局紛紛提高煤化工項目的準入門檻,煤化工發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頸。
目前我國煤炭消費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占到2/3,而煤炭利用方式中,80%以上的煤炭是用于發電、煉鋼等直接燃燒的利用方式,效率低下、污染嚴重。對煤炭進行分級清潔利用的煤化工行業,其用煤量占煤炭消費量的比例還不到7%。
與傳統石油化工行業相比,煤化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大。目前新型煤化工如煤制油、煤制氣和煤制烯烴都是在煤制甲醇的基礎上進行的,必然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根據行業的平均水平,一噸煤制烯烴約產生11.1噸二氧化碳、煤制油8.7噸、煤制天然氣8.25噸,因此在國家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作為碳排放大戶的煤化工未來面臨的減排壓力在所難免,加快碳減排技術的創新、降低碳捕捉和封存成本成為煤化工行業的重點。
隨著我國大氣環境污染防控力度的加大,加快煤炭資源利用方式從傳統粗放向高效清潔利用的轉變迫在眉睫。而現代煤化工恰恰是實現煤炭高碳產業低碳發展、劣質煤清潔利用的最為現實的途徑之一,也是我國能源轉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改造提升傳統煤化工產業
在煤焦化、煤制合成氨、電石等傳統煤化工領域進一步推動上大壓小,等量替代,淘汰落后產能。以規模化、集群化、循環化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焦爐煤氣、煤焦油、電石尾氣等副產品的高質高效利用。以現代煤氣化技術促進煤制合成氨升級改造,開展高水平特大型示范工程建設。
適度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
通過示范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國內自主技術,加強不同技術間的耦合集成,大幅提升現代煤化工技術水平和能源轉化效率,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在示范取得成功后,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的原則,統籌推進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
重點布局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
在煤炭資源豐富、水資源有保障、生態環境許可、運輸便捷的地區,根據生態環境、水資源保障情況,布局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堅持規模化、大型化、一體化、園區化、集約化發展。禁止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限制和禁止開發重點生態功能區內建設現代煤化工項目。嚴格控制缺水地區項目建設。
新建項目技術指標要優于示范項目水平
新建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的主要技術指標應明顯優于首批示范項目的水平,大氣污染物和污水排放要符合最嚴格的環保要求,廢渣全部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推廣應用廢水制水煤漿、空氣冷卻等節水型技術,實現關鍵技術和裝備國產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