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容減重效果明顯優越 垃圾焚燒發電為最優選擇
更(geng)新(xin)時間:2015-08-11 09:49
來源:中國(guo)環境報
作者(zhe):
閱讀:788
2014年,深圳生活垃圾處理量為15100噸/日,6座垃圾焚燒廠日處理垃圾7425噸,剩下的7675噸垃圾全由下坪、寶安老虎坑、坪地紅花嶺、坪山鴨湖等四座填埋場消化。問題是,下坪填埋場二期的庫容只能支撐5-7年,而另外三個填埋場近年就將庫容告急。
垃圾圍城勢不可擋,深圳該怎么辦?
垃圾圍城離你很近
“每個人都是垃圾制造者和生產者,可大家都有一個錯覺,以為垃圾圍城是政府管的事,離個人很遠。”深圳市環衛綜合處理廠廠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龔佰勛說,“作為垃圾制造者,垃圾圍城不僅與你有關,而且離你很近。”
龔佰勛展示了一串數據:2014年,深圳生活垃圾處理量為15100噸/日,建成和運營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廠)10座,其中:垃圾焚燒發電廠6座,分別是南山(800噸/日)、鹽田(450噸/日)、寶安老虎坑(4200噸/日)、平湖一期(675噸/日)、平湖二期(1000噸/日)、龍崗區中心城(300噸/日);衛生填埋場4座,分別是下坪、寶安老虎坑、坪地紅花嶺、坪山鴨湖。
“2014年,深圳生活垃圾處理量551萬噸,已經突破環衛專項規劃2020年預測值533萬噸,近10年來年均增長率達到6.1%。”龔佰勛說,深圳提前5年達到了垃圾處理的峰值。“按照上述增長率預測,2020年深圳生活垃圾處理量將達到21000噸/日。而垃圾處理設施卻由于各種原因建設滯后,只能通過加大填埋處理量消化,超負荷運行造成各個垃圾填埋場庫容快速消耗,接近極限。”
龔佰勛介紹,寶安老虎坑、龍崗紅花嶺、坪山鴨湖3座垃圾填埋場現有庫容近年告急,下坪填埋場二期現有庫容也僅能維持5-7年。若3-5年內再無新的處理設施建成,垃圾圍城危機勢必出現。
填埋難持續分類難解近渴
既然原有的幾座填埋場庫容告急,為什么不開辟新的填埋場呢?
龔佰勛表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填埋處理方式不適合人口密集、土地緊缺的城市。深圳生活垃圾含水率高(60%),以填埋方式處理未分類的混合垃圾,占地大,臭氣污染控制難,滲濾液處理難,加上城市快速發展,填埋場周邊住宅區越來越多、越來越近,填埋場運行與周邊居民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鄰避效應”造成垃圾處理設施“落地難”。深圳部分垃圾處理設施與市民期望的環境友好型設施還有差距,也有一些媒體相關報道不夠全面深入,導致市民誤解,抵制在家門口建設垃圾處理設施。三是深圳土地資源接近枯竭,即便上述兩種問題可以得到解決,政府也拿不出可以作為填埋場的用地。
也有居民說,垃圾分類是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的有效手段,為什么不通過搞好分類遏制生活垃圾增長勢頭呢?
龔佰勛表示,垃圾分類的實施是個改變人們固有生活習慣的過程,同時需要大量配套設施建設,這兩者均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對垃圾圍城這個燃眉之急,垃圾分類遠水解不了近渴。
焚燒發電戰略是最優選擇
上海市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院長張益透露,對于深圳這樣土地資源極為匱乏、經濟發達、人口高度密集的一線城市,與衛生填埋等處理方式比較,垃圾焚燒發電戰略是最優選擇。
目前,生活垃圾處理的一些新技術尚不具備大規模工程應用的條件。近幾年來發展的新的垃圾處理技術,多數處在中試或小規模應用的階段,處理規模達到500噸/日以上的設施極少,且與焚燒處理技術相比,在工藝成熟性、運行穩定性、污染控制等方面還存在較大距離,暫不能滿足深圳垃圾處理的要求。
垃圾焚燒好處多
處理效率高。焚燒廠占地面積小,對于經濟發達、土地資源稀缺的深圳最為適用。
減容減重效果好。垃圾體積可減少80%至90%,重量可減少約85%。
對周邊環境及附近居民影響小。焚燒聞不到味道,而填埋不可能完全避免。
可使垃圾中的有害成分完全分解,并能徹底殺滅病原菌。
可以實現垃圾的資源化。焚燒產生的熱量可用來供熱或發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