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淘汰黃標車3萬輛 補貼逾9000萬元
廣東省東莞市環保局局長方燦芬上周做客陽光熱線時透露,今年1-10月份,東莞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同比上升15%。不過,臭氧污染問題突出,去年東莞有1/3天數超標,今年初以來仍為珠三角臭氧濃度最高的城市。東莞在積極防控的同時,推動淘汰黃標車30230輛,累計發放補貼9328.13萬元。
1-10月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82.1%
東莞市環保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東莞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82.1%,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備受關注的PM2.5監測指標,有了明顯的改善,同比下降16.3%。
在主要污染物監測數據上,臭氧超過PM2.5成為“元兇”,1-9月超標天數有39天,超標率為14.3%;其次是PM2.5,超標天數有12天,超標率為4.4%。
相比“大名鼎鼎”的PM2.5,臭氧對廣大市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它不是幫助人類抵擋紫外線的嗎?事實上,臭氧在地球表面10-35km的高空起到了保護作用,但在近地面出現的高濃度臭氧,則會對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主要是導致人體出現皮膚、心肺、呼吸道等疾病,還容易誘發產生光化學煙霧。
臭氧導致下半年空氣質量掉頭向下
梳理相關數據發現,東莞近年來臭氧污染的趨勢不容樂觀。2014年,全市臭氧平均濃度比2013年提高了8.7%,全年有三分之一天數臭氧超標。今年1-10月底,濃度同比下降6.3%,但仍為珠三角臭氧濃度最高的城市。
今年上半年,東莞呈現的蘇迪曼藍,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但6-10月份全市空氣質量達標率掉頭向下。監測數據顯示,1-7月達標天數比例同比由73.3%上升至87.7%。8月空氣質量指數達標天數比例為71.0%,環比下降了15.7個百分點。9月份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58.6%,環比下降了12.4個百分點。
降低臭氧可以有效提高空氣質量
方燦芬說,臭氧已經取代PM2.5成為東莞主要污染源。一般來說7月到10月應該是珠三角空氣質量好的時間,但是東莞不是,原因就是臭氧濃度過高。臭氧也是導致PM2.5上升的原因,降低臭氧可以有效提高空氣質量。
面對“來勢洶洶”的臭氧,東莞環保部門已有應對。方燦芬介紹,東莞把夏季即7至10月確定為重點控制時段,把市中心區及其上風向9個鎮街——南城、東城、莞城、萬江、寮步、大嶺山、厚街、長安、虎門確定為重點控制區域。
同時,對家具、制鞋、印刷、表面涂裝等排放揮發性有機物,以及燃煤發電供熱等排放氮氧化物的行業,實施從嚴管控。此外,方燦芬介紹,今年東莞市還將繼續推進冬季污染防控計劃。
1-10月全市共淘汰黃標車30230輛
與此同時,東莞還在加快黃標車淘汰工作,機動車尾氣是臭氧的重要來源。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市共淘汰黃標車30230輛,其中,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黃標車9331輛。今年1-10月,已申領補貼車輛7439輛,合計金額9328.13萬元。
方燦芬表示,2015年12月1日,全市將限行黃標車,屆時將全面推行電子抓拍執法,對違反限行規定的罰200元、記3分。目前,東莞已實施黃標車提前淘汰“未拆先補”的惠民措施,但從2016年起不再給予補貼,廣大市民應抓緊時間辦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