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研發船舶廢氣清洗系統獲通行證
山東省威海市普益船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益船舶”)近日獲頒中國船級社(CCS)廢氣清洗系統原理認可證書,標志著我國船舶廢氣清洗系統正式獲得了進入國際國內市場的許可,并有望打破長期以來被歐美技術壟斷的局面。
根據73/78國際防污公約附則Ⅵ第14條要求,自2015年1月起,船舶在排放控制區域使用硫含量不超過0.1%的燃油。除了國際公約外,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國家也都提出了相應的硫氧化物排放控制要求。
據了解,船舶廢氣排放污染驚人,在全球排放的總廢氣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為此,國際海事公約納入防止船舶造成大氣污染規則,對船舶廢氣中的SOx排放含量做了限制,并自2015年開始逐漸增加硫排放控制區。同時,規定到2020年或2025年,0.5%的硫氧化物排放上限新規將在全球范圍內生效。至2030年,將最終提高到0.1%。
據中國船級社青島分社處長胡光富介紹,船舶廢氣中的硫氧化物是燃油中的硫燃燒后形成的污染物,通過燃油燃燒設備如柴油機、鍋爐等自身技術改造很難達到硫氧化物排放控制目的,只能通過燃料前處理、廢氣后處理或代替燃料的方式進行控制。目前,燃料前處理需采用專門的工藝對燃油進行脫硫處理,運行費用高。相比之下,廢氣后處理方式即通過安裝廢氣清洗系統把廢氣中的硫氧化物清除,成本較低,是目前較為理想的硫氧化物控制方式。
目前,從全球船用低硫燃油的供應現狀來看,歐洲雖然能加裝到低硫燃油,但是每噸價格比船用重油貴400多美元。中國大多數船舶經過排放控制區時都采用“換油法”來滿足公約的要求。
首先是使用低硫燃油,但其存在著改裝費用和加裝低硫燃油增加的燃油費用,以及使用低硫燃油給船舶發動機帶來的損耗等問題。其次是用液化天然氣來作為替代燃料,但其存在著天然氣加裝以及船舶續航力帶來的沖擊問題。
為此,普益船舶協同大連海事大學研發的鎂基海水法廢氣脫硫系統歷經多年研發調試,先后于中遠集運“冰河號”、2014年“凌云河號”兩艘集裝箱船進行多次船上試驗,取得適用于最大燃油硫含量3.5%m/m(摩爾/摩爾)清洗后達到目前《國際海事公約》規定的最嚴格值0.1%m/m。
據普益船舶副總經理張健介紹,公司生產的船舶廢氣洗滌設備,其體積和重量明顯小于同類規格的產品,且能耗也低;并采用MgO或Mg(OH)和海水,使之運行成本低,固化物少;洗滌水的運行在pH值為中性范圍內,具有腐蝕性小的特點;鎂法脫硫不易結垢、無二次污染,船式穩定,提高了系統運行可靠性,采用模塊化設計,結合遠程監測;經濟分析顯示,船舶營運一半的里程在排放控制區,當年可回收成本,并且還有較大的凈收益。
中國海事大學副校長潘新祥認為,項目的投產填補了我國在船舶廢氣排放控制領域的空白,達到了領先水平,使得我國船舶航運在環保升級方面不會受制于國外廠商。
據世界領先的船級社DNVGL集團預計,面對國際環保海事新規的密集出臺,到2016年全球至少30%~40%的新建船舶都將安裝廢氣洗滌器。到2020年或2025年,0.5%的含硫量上限新規在全球范圍內生效,則這一市場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