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撞上重霾天只是巧合?
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北京市主持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指出要在堅持不懈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持久戰的同時,緊緊抓住冬季這個重污染天氣多發的關鍵時期,突出燃煤散燒這個重點污染源,大力實施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
冬季燃煤散燒對于空氣質量影響有多大?京津冀地區燃煤散燒治理的難點在哪里?下一步燃煤散燒工作的治理重點是什么?在日前環境保護部組織召開的“京津冀區域燃煤散燒污染控制與管理技術交流會”上,相關專家、地方官員就這些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編者
◆本報記者郭薇童克難
冬季霾重奈若何?
燃煤散燒來攪局
環境保護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考核細顆粒物的六省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4年下降了10.4%。特別是1月~10月,在氣象條件與2014年同期相比略有不利的情況下,區域整體下降比例達16.2%,成效非常顯著。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進入供暖季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連續出現5次重污染過程,影響范圍大、持續時間長、污染程度重。與2014年同期相比,北京、內蒙古、山東、河南、山西等省份的PM2.5濃度明顯上升,僅天津市同比有所下降,其中,北京市漲幅最大,超過50%。
“入冬后的兩個月對全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幅度、達標天數均產生了明顯的不利影響。究其原因,我們認為除受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外,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力度不夠、針對性不強也是重要原因。”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趙英民表示。
2014年,我國煤炭產量達38.7億噸,約占全球一半,但集中利用率卻不足50%,遠低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90%以上。根據測算,1噸散煤燃燒排放的污染物總量是1噸工業燃煤(采取環保措施)排放量的數倍之多。
據不完全統計,京津冀區域目前每年燃煤散燒量超過3600萬噸,占京津冀煤炭用量的1/10,但對污染物排放量的貢獻卻達一半左右。
趙英民介紹,經過專家分析,在去年入冬以來的幾次重污染過程中,除了工業企業排放、機動車尾氣、區域輸送等主要來源之外,燃煤散燒排放也是造成重污染天氣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城市在某些時段甚至超過機動車、工業等排放源成為首要污染源。
此外,根據環境保護部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去年11月的抽樣調查發現,京津冀區域煤質超標和銷售不規范情況仍然較多。在不考慮揮發分指標的情況下,北京市超標率為22.2%,天津市超標率為26.7%,河北省4市平均超標率為37.5%。
清潔型煤供不上?
補貼不足難競爭
抓住散煤污染控制就抓住了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的“牛鼻子”。當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入了攻堅期,而散煤污染控制是關鍵環節。這其中清潔型煤的置換,是重要工作之一。
對于清潔型煤的推廣,京、津、冀三省市都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和實施方案,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進度并不理想。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麥方代研究員介紹說,以河北為例,2015年全省已建成105個型煤生產配送中心,計劃推廣潔凈型煤700萬噸,但是實際推廣民用型煤僅206.56萬噸。
他認為,潔凈型煤的推廣工作從供應角度遇到的困難主要是供應能力不足。
“型煤企業產品競爭力嚴重依賴政府補貼,但是地方財政壓力比較大,河北部分市縣型煤產品補貼到位情況就不容樂觀,嚴重影響了企業生產的積極性。”麥方代表示,由于大多數型煤生產企業迫于現金流的壓力,一般7月~10月生產,僅能生產3萬噸~5萬噸,在民用型煤采購季,產品供應能力嚴重不足,而在供應淡季,設備閑置和維護問題比較突出。另一方面,型煤生產技術存在一定不足,規模小、產品質量良莠不齊,而部分企業型煤生產線設計理念落后,設備性能差,生產能力不足,難以完成計劃指標任務也是清潔型煤供應比較困難的原因之一。
除了供應,清潔型煤的推廣也同樣存在阻力。麥方代介紹,潔凈型煤產品價格比煙煤高300元~500元。在煙煤取締不力時,難以通過市場競爭立足。除此之外,目前市場上通用爐具與無煙型煤適應性較差,農戶對潔凈型煤認知程度不足,也影響了推廣效果。
針對民用潔凈型煤推廣和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麥方代認為,應該進一步提高潔凈型煤的生產加工技術,并構建完整的潔凈型煤配送、質量監控體系。可分區域建立潔凈煤原料儲配中心,為一定范圍內潔凈型煤生產企業統一提供原料,以確保潔凈型煤煤質,以及供應和價格的穩定,并建設民用潔凈型煤生產線標桿和示范工程,實現規范化、規模化生產。
替代散煤還有誰?
電能采暖更可行
“原料儲配中心和潔凈型煤生產企業還應配套建設檢測裝置,以保證潔凈型煤原料和產品符合地方標準,鼓勵進行新產品的研發。”麥方代表示。
對于散煤治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認為應該遵循“多措并舉,分步實施”的原則。除了清潔煤的替代,柴發合認為,應該實施電能替代,推動能源消費的革命。
“假設將全國農村居民采暖全部用電力替代,按照燃煤電廠近零排放水平,全國范圍內煙塵、SO2和NOX將分別削減96.95、57.11和13.35萬噸。”柴發合說。
他表示,居民原煤散燒排放是火電達標排放的數倍甚至數十倍,治理原煤散燒的初始階段應該大力推廣清潔煤,淘汰落后爐具,并在有條件的地區初步開展集中供暖和清潔能源的替代。而第二、第三階段,則應該逐步提高電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北京等部分有條件的地區逐步實現區域內散煤完全替代。
北京市可持續發展促進會葉建東表示,加快農村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可以大大降低煤炭消耗;同時加強政策保障,積極推廣熱風型低溫空氣源熱泵、熱水型低溫空氣源熱泵,鼓勵采用太陽能采暖系統,也是替煤的積極有效措施,可以滿足農戶冬季采暖需求并同時降低污染物排放。
除了“疏”,燃煤散燒的治理工作還應該“堵”。“民用取暖、炊事等行為形成的燃煤散燒污染源小而分散,只有有效的源頭控制才有可能把握整體工作。”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應該繼續嚴控原煤,禁止劣質煤在市場流通。同時,對于潔凈型煤應加強事后監管,做好產品的質量控制,防止出現財政投資的生產線產出低質產品流向市場的情況。
北京市農委副主任蘇衛東認為,應該統一標準,聯合執法。建議國家層面統一民用燃煤的質量標準,逐步建立優質民用煤市場,一方面制定扶持政策,鼓勵煤炭生產和銷售企業對散戶銷售優質燃煤,讓百姓“買得起、用得好”。另一方面,各地區的工商、城管、環保、質監等執法部門要聯合執法,統一行動,堅決打擊各地區民用劣質燃煤的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等行為,構建質量可靠的優質燃煤供應市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