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居民用水價格五月上調
北京市發改委日前發布《關于調整北京市非居民用水價格的通知》,非居民用水價格將從每立方米8.15元提高到城六區每立方米9.5元、其他地區每立方米9元。調價自5月1日起執行,本次漲價不涉及居民用水。
水費、水資源費上漲
城六區自來水水費由3.52元/立方米提高到4.2元/立方米;城六區和其他地區地下水的水資源費由2.61元/立方米分別提高到4.3元/立方米和3.8元/立方米
目前,北京非居民水價由水費、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3部分構成,現行水價標準為8.15元/立方米。
據了解,此次非居民水價調整,按照城六區和其他區域劃分,實行區域差別化價格政策。城六區非居民水價調整為9.5元/立方米,其他區域水價調整為9元/立方米。
此次非居民水價調整主要提高了自來水水費和地下水水資源費。其中,城六區自來水水費由3.52元/立方米提高到4.2元/立方米;城六區和其他地區地下水的水資源費由2.61元/立方米分別提高到4.3元/立方米和3.8元/立方米。
記者了解到,北京近兩年來對非居民水價進行多次調整。2014年5月1日統一上調為7.15元,2015年1月1日上調為8.15元,此次為第3次上調。
北京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水資源短缺仍將是北京必須長期面對的基本市情水情,本次水價調整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水資源的稀缺性。
中科院水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賈紹鳳表示,我們一方面缺水,一方面在濫用水。“實際上,我們的用水成本是比較高的,在低水價情況下,長期是不可維持的。目前,水價依然
滿足不了行業發展需求,無法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狀況和重要性。”
同時,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表示,我國水價和用水成本相距甚遠。“用水真實成本為每年4.4萬億元,但是支付的真實成本只有1萬億元。其中包括收取水費1000億元、國家財政補貼5000億元和企業治理投入4000億元。”
實行區域化差別價格政策
在非居民用水領域實施差別化定價政策,主要是出于用經濟手段引導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布局調整的考慮
據了解,北京本次水價上調,城六區和其他地區的水價有了0.5元的差異。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非居民用水領域實施差別化定價政策,主要是出于用經濟手段引導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布局調整的考慮。”。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北京市要結合城市功能定位,理順市場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在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實施區域化差別價格政策,促進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
從全國范圍看,工業、農業等非居民用水才是用水大戶。據統計,2013年我國用水量為6183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為749億立方米,占總量的12%。而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分別占用水總量的63%和23%。工農業作為真正的耗水大戶承擔的水費卻較少。比如,工商業水費收入為591億元,僅為全國水費總收入的57%。
北京的情況也不例外。因此,提高非居民用水價格對節約用水作用大。北京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價格調節是節約用水的手段之一。近年來,北京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持“農業用新水負增長,工業用新水零增長,生活用水控制性增長”方針,用水總量穩定控制在每年39億立方米以下。
2015年,北京總用水量達到38.2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4.4億立方米,工業和建筑業用水4.1億立方米,農業用水6.1億立方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