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已實現40萬噸
深圳河灣的整治牽動著萬千百姓的心。隨著深圳治水提質工作的推進,深圳河灣的水質正一步步告別黑臭舊景,清澈水質、清新空氣正逐步回歸。事實上,福田污水處理廠作為深圳河灣水質整治的重要“功臣”,承載著減輕南山污水處理廠的壓力、減少遠距離輸送污水的能耗的功能。截至2016年6月,福田污水處理廠已建成兩條生產線并完成調試轉入試運行,現有四條生產線的污水處理能力可達40萬噸/天。
四條生產線并進日處理能力已達40萬噸
福田區是深圳市的核心城區,此前僅有一座污水處理廠——濱河污水處理廠,無法實現福田區全部污水的處理工作。從福田區東起泥崗路、華強北路、華強南路,西至深華路、僑城東路,北至二線關,南至深圳灣的很大一片區域的污水,均需輸送到30公里開外的南山污水處理廠實施處理,這也使得南山污水處理廠始終處于超負荷運行。正因如此,深圳灣的污染狀況,也促使深圳市政府下定決心,建設福田污水處理廠。
據福田污水廠籌建辦主任袁立群介紹,設置于沙頭街道福田汽車站西南側的福田污水處理廠,是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重點減排項目、深圳市重大項目與治污保潔重點工程。工程由深圳水務集團投資建設,總占地25.57公頃,項目總規模60萬噸/天,分兩期建設。
“我們一期工程于2014年3月26日開工,2014年9月28日完成現場拆遷,2015年3月開始主體工程施工,2015年12月27日一、二組生產線通水試運行,較合同工期提前了近9個月。”袁立群介紹,今年3月26日,福田污水處理廠三、四組生產線通水調試,附屬建筑物及廠坪道路等施工正在進行,今年6月,四條生產線的污水處理能力已達到40萬噸/天。
出水水質達國標一級A標準改善深圳河灣水污染狀況
據介紹,根據福田、南山片區來源污水總氮偏高等特點,福田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有針對性地采用了脫氮除磷能力最強、對進水水質變化適用性強的“多段強化脫氮改良型A2O”二級處理工藝和“纖維轉盤濾池+紫外消毒”深度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最直觀的是,尾水通過小沙河流入深圳灣海域,可有效降低污水遠輸能耗,進一步改善深圳河灣水污染狀況。
此外,據測算,項目投產后,深圳原特區內CODCr(出水化學需氧量)削減量、NH3-N(氨氮)削減量、TP(總磷)削減量將分別增加16.7%、24.2%、32.0%。
公園景觀式開放布局
成就市民休閑體育公園
“福田污水處理廠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半地下式污水處理廠,采用的是公園景觀式的開放布局。主要生產構筑物采用的是半地下式設計。”據袁立群介紹,福田污水處理廠在用地方面高度集約,優于業內標準。其一期工程在建有污泥和深度處理設施的基礎上,用地指標僅為0.41㎡/(m3·d),遠優于住建部標準規定的同類污水處理廠用地指標0.5~0.6㎡/(m3·d),也優于國內多個大城市的污水廠。
“未來我們還將打通長約3公里的綠色景觀長廊,構建生態和諧的人居環境。一期工程上蓋將建設約8萬平方米的市民休閑體育公園,打通從深南大道北端的園博園到深圳灣紅樹林公園的景觀通道。”袁立群表示,屆時福田污水處理廠將成為城市基礎設施融入和諧人居的獨特風景,有效解決“鄰避”問題。
“此外我們還將堅持‘綠色’理念,同步建設除臭系統、污泥系統與中水系統,確保環境友好。”袁立群稱,水務集團利用自主研發的生物除臭技術與設備,同步建設福田污水處理廠除臭系統,對污水處理產生的臭氣進行生物除臭處理,達《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標準后排放,有效改善廠區周圍空氣質量。
此外,為緩解深圳市污泥處理處置壓力,集團同步建設福田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系統。采用集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板框壓濾+低溫冷凝干化”污泥處理技術,目前污泥處理量達400多噸/日,污泥含水率由80%降至40%,總體積減少2/3。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