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浣東再生水廠樁基工程已完成60%
圖為地埋式再生水廠地面效果圖
“我們已完成了60%的樁基工程。”諸暨市浣東街道展誠大道與東三環線交叉口西北側的浣東再生水廠工地上,該市水務集團派駐人員王江平介紹道,從今年4月起,30多臺樁機24小時作業,止水帷幕樁、工程圍護樁、工程樁,“三樁”齊下,一下又一下,為浣東再生水廠的“穩步成長”打下堅實地基。
浣東再生水廠自誕生之日起,頭頂著的“紹興市首個地埋式再生水廠”頭銜就宣告著它與諸暨市其他污水處理廠的不同。這不,與一般的樁基工程相比,施工現場就多了一個獨特的龐然大物——近30米高,用來打止水帷幕樁的樁機。“止水帷幕樁是地埋式水廠特需的一種樁,它比普通的工程樁打得更深,作用就是為了阻隔地下水,不讓其滲透進來,以保證工程后續的順利進行。”負責工程的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徐建斌說。
“地埋式”再生水廠什么樣?顧名思義,混凝土澆蓋的污水處理池和其他設備全將被“藏”于地表之下。工程建成后,從地面上看,毫無水廠痕跡,除了辦公綜合樓,入目的只有滿園的綠樹與嫩草,環繞一池塘而建,其間還點綴著簇簇鮮花。
“地埋式的最大優點就是節約土地。”徐建斌介紹,浣東再生水廠向地下要空間,采用全地下雙層加蓋方式建設,建設用地從設計初定的230畝減至現今的70余畝。同時,地表進行綠化后,公園綠地等公共區域的開發用地也能一并解決,可謂一地兩用,大大節省了土地資源。
此外,由于工程采用全封閉式的處理方式,再生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氣體能被及時進行收集處理,加之位于地下,一般污水處理廠面臨的異味和噪音問題對浣東再生水廠來說,都不再是困擾。
也就是說,待明年10月份一期工程正式完工后,它將埋在公園之下,每天“神不知鬼不覺”地處理著來自城南新城、城東新城、街亭和王家井約63平方千米范圍內的污水,絲毫不會破壞周邊的環境。屆時,它的再生水處理能力可達8萬噸/天;二期建成后,日處理污水規模可達15萬噸/天。
“二期項目投建需根據后續的再生水處理量飽和程度來定。”徐建斌說,經過測算,一期的處理能力能應付未來3—5年污水處理增長量。”
當然,在再生水處理技術這一核心上,浣東再生水廠采用的也是世界上領先的“A2O+MBR”膜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高,減排效率高,工藝流程短,自動化程度高。”徐健斌說,出水水質可達到地表Ⅳ類水標準,遠高于一級A的出水排放標準,也是目前全省出水水質最高的,且水質穩定,可用于灌溉、養魚、打造景觀等,有效提高了水資源綜合利用成效。
據了解,在建設該水廠項目的同時,公園旁還將建設一個水處理膜材料及膜裝備工廠,不僅要把膜處理技術用于浣東再生水廠,還將向全國推廣銷售,項目投產后年產值預計將達1億元以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