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自然遺產地在行動
新疆天山:“雪山隱士”狀態良好
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同時是雪豹重要棲息地的新疆天山區域天然林資源得以休養生息,植被恢復,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雪豹種群生存狀態良好。筆者此前從第二屆“雪豹中國論壇”上獲悉,世界雪豹總量的1/3分布在新疆,整個天山就是一條雪豹種群擴張的大廊道,也是新疆雪豹種群數量最多、棲息地環境最大的區域。
天山山系橫跨亞洲中部干旱區,以其獨特的自然條件與豐富的自然資源著稱。雪豹是一種美麗而瀕危的貓科動物,屬于世界級瀕危物種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列入動物保護白皮書。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教授馬鳴說,新疆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管理和政策推動下,科研院所與社會力量聯合起來研究和保護雪豹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此次論壇匯聚了包括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開展保護行動的民間機構等近百人,大家以雪豹保護為切入點,展示了新疆天山區域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探討了整個天山生態系統和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并在政策制定部門和科研機構、民間組織之間建立直接互動,研討分析政策、保護、實踐的需求,分享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和保護成果,探討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解決方案。多年以來,雪豹分布國政府及國際社會已經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保護工作。中國政府、科研機構和民間組織也逐年加大了對雪豹的研究和保護工作的投入,在新疆、青海、西藏和四川等國內主要雪豹棲息地均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李曉玲
神農架:拯救瀕危再突破
世界自然遺產新貴——湖北神農架傳來消息稱,經過近1年的全覆蓋式調查摸底,目前查明其川金絲猴數量已突破1300只,與1990年首次調查相比實現翻番增長。
據介紹,神農架已有10年未對川金絲猴數量進行詳細摸底,為加強動態管理、及時掌握保護區內金絲猴種群分布與數量,從2015年8月開始,神農架派出6個小組,在同一時間段對大小神農架、大小千家坪及羅圈套等川金絲猴集中分布區開展全覆蓋式調查。
“目前統計到金絲猴數量已經突破1300只,金絲猴的活動范圍也由以前僅限于神農架保護區,擴散到周邊巴東、興山等地。”神農架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與1990年首次調查顯示只有501只金絲猴相比,金絲猴數量已經實現翻番增長。據了解,川金絲猴主要分布在陜西、甘肅、四川及神農架等地,神農架川金絲猴是我國金絲猴地理分布的最東端,呈孤立的小種群,處于極度瀕危狀態。王自宸
民間人士參與調查
作為經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審核、由我國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可可西里的重要依托,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一舉一動也牽動著業界目光。筆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籌)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獲悉,近日在該管委會舉辦的國際自然觀察節上,來自英國、美國、德國及我國的民間環保力量會同當地牧民,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展開生態本底調查。
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才旦周表示,為探索全民共享、人與自然共贏發展、社會廣泛有序參與的新型生態保護模式,我國首個國家公園試點在三江源地區建立。此次本底調查委托我國相關非政府組織進行,吸引多國生態人士參與,由本地牧民生態管護員為其充當司機及向導,人數接近80人,如此形式及規模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尚屬首次。據長期在三江源地區進行實地調研的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工作人員趙翔介紹,此次本底調查活動共發現獸類10種、鳥類61種、植物93種,其中部分為三江源地區特有生物,少數被首次完整記錄。此外,來自英國的生態人士唐瑞成功用手機在距離雪豹不足300米的地點錄制近2小時觀察視頻。
“三江源地區實地科研力量長期以來較為稀缺,今后通過鼓勵民間廣泛參與可有效彌補這一短板。”才旦周說,除生態人士外,熟悉當地情況的牧民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雜多縣,管委會已聘請80位牧民作為生態管護員,他們每月可獲得1800元由政府發放的收入。三江源地區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公認為亞洲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水源涵養區之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