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尷尬了!治霾資金成“唐僧肉” 最后到底都花哪去了?
財政部一“回頭(tou)看”,上億(yi)的治霾資(zi)金(jin)去向就“蜜汁尷尬”了。
12月13日,財政部對外發(fa)布(bu)一份關(guan)于中央大氣(qi)污染防(fang)治專項(xiang)資(zi)金(jin)(jin)管理使用情(qing)況的通報,其中,地(di)方政府移花接木(mu)有(you)之、暗(an)度陳(chen)倉有(you)之、獅子大開口有(you)之,治霾(mai)資(zi)金(jin)(jin)儼然(ran)成為了“唐僧肉(rou)”。
治霾資金成“唐僧肉”,這就尷尬了
不少(shao)媒體(ti)打(da)上標題“上億治霾(mai)資金(jin)(jin)遭挪(nuo)用(yong)”,其實(shi)這個說(shuo)法并不準確。從(cong)被財政部點名(ming)的(de)案例(li)所涉案值來看,早已過億。而(er)全國治霾(mai)資金(jin)(jin)究竟存(cun)在(zai)多少(shao)資金(jin)(jin)問題,在(zai)財政部這份略顯(xian)客氣(qi)的(de)、調查范圍只覆(fu)蓋了(le)34%的(de)通報中,我們不得(de)而(er)知。
從幾年前PM2.5還是敏感詞,到如(ru)今治(zhi)理空氣(qi)污染成為一(yi)項最政(zheng)治(zhi)正確的治(zhi)理工作,幾年間,政(zheng)府投在治(zhi)霾(mai)上的花費不可謂(wei)不多。但(dan),這(zhe)些錢都花去哪(na)了(le)?
治霾資金有多少?投一萬億都值得
2013年9月,國務院頒發被(bei)稱為史上最嚴“治霾(mai)”藍圖:《大氣污染防治行(xing)動(dong)計劃》,被(bei)簡稱為“大氣十條”或(huo)“國十條”。
為了(le)配合“大(da)氣十(shi)條”,中央財(cai)政(zheng)從2013年(nian)開始設立大(da)氣污染防(fang)治資金,當年(nian)即(ji)投入50億(yi)元(yuan),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da)氣污染治理(li)。2014年(nian),這(zhe)個(ge)數(shu)字(zi)上漲到了(le)100億(yi)元(yuan)。
投資一萬億,你信嗎?
而在“四(si)面霾伏(fu)”的(de)帝都北京,2014年,市政(zheng)府曾放出豪言,要投入7600億元(yuan)治(zhi)理霧霾,而且表示(shi)“為了到2017年能夠天藍、水清、地(di)綠,投資一萬億元(yuan)都值得”。
這些僅(jin)僅(jin)是可查證的(de)部分大(da)氣(qi)治理專項資金,還有眾多地方財政用于(yu)環保支(zhi)出中的(de)大(da)氣(qi)整治費用、若干相關罰(fa)款,更有無法統計的(de)社會支(zhi)出。
可(ke)以說(shuo),無論(lun)中央(yang)還是地方(fang),比任何時候都更舍得(de)花錢治霾,直(zhi)接或間接用(yong)于治理(li)霧(wu)霾的經費不可(ke)計數(shu)。
相(xiang)關部門踢皮球!治霾是本糊涂賬(zhang)
但巨(ju)額治霾資金的具體去向,卻是一個“捋不清”的網(wang)絡。
為了(le)探尋答案,早(zao)在2014年(nian)10月(yue),有媒體(ti)就試圖聯系國(guo)家環保部(bu),但幾番問詢都未得到回復。
記者還同(tong)時聯系(xi)了北京市政府。但很(hen)“不巧(qiao)”的(de)是,當時正值(zhi)北京積極籌(chou)備APEC,工作人員回復稱,“馬上要開APEC了,領(ling)導很(hen)忙,而且這個(ge)時候回答(da)(da)這些問題有(you)點‘敏感’。”幾經周折,最后得到的(de)答(da)(da)復是,“采訪申請已經遞(di)交給領(ling)導了,還沒有(you)批下來。”
還不(bu)死心。記者隨后(hou)聯(lian)系了北(bei)京市(shi)環保局、北(bei)京市(shi)發改委、北(bei)京市(shi)財政局,未(wei)料這(zhe)3個部門互相提起(qi)了皮球。
收得爽快,用得糊涂,去向成謎
北京市(shi)環保局(ju)相關負(fu)責人說:“我們(men)主要(yao)負(fu)責綜合治(zhi)理和統籌,專項資金主要(yao)在北京市(shi)財(cai)政局(ju)和北京市(shi)發改委那里(li),你應該問問他(ta)們(men)。”
北京(jing)市財(cai)政局的(de)答復也很干脆直(zhi)接:“我們(men)這(zhe)邊要求婉拒采訪,領導認為關于治理霧霾(mai)資金的(de)問題(ti)找北京(jing)市發改(gai)委(wei)和北京(jing)市環保局更(geng)好一些,他們(men)更(geng)清(qing)楚。”
當記者把(ba)最后的希望寄托于北(bei)京市(shi)發(fa)改委時,北(bei)京市(shi)發(fa)改委相(xiang)關負(fu)責(ze)人讓(rang)記者去找(zhao)北(bei)京市(shi)財政局和北(bei)京市(shi)環保局,“我(wo)們負(fu)責(ze)政策上的制定和項目審批,關于治理霧(wu)霾方面,我(wo)們負(fu)責(ze)壓減燃煤。如果你(ni)想問(wen)這一方面的問(wen)題,就再發(fa)一份(fen)采訪提綱給我(wo)們。”
如果(guo)按(an)這3個部(bu)門(men)的推辭,似乎各自手里都沒(mei)多少錢。
治霾資金補貼誰?左右互搏玩得溜
但錢總要有去向。治霾資金,五大發電集團拿得不少。
國家層(ceng)面上(shang),一直試圖通(tong)過環境經濟政(zheng)策推(tui)動環保事業的發展,能源(yuan)價格改革即為其中的重要一項。
2014年4月,環保(bao)部發文督(du)促燃煤電(dian)(dian)(dian)廠改造,落實電(dian)(dian)(dian)價補貼政(zheng)策。具體為(wei)(wei),脫硫(liu)電(dian)(dian)(dian)價加(jia)價標準為(wei)(wei)每(mei)千(qian)瓦時1.5分(fen)(fen)(fen),脫硝電(dian)(dian)(dian)價為(wei)(wei)每(mei)千(qian)瓦時1分(fen)(fen)(fen),除塵(chen)電(dian)(dian)(dian)價為(wei)(wei)每(mei)千(qian)瓦時2分(fen)(fen)(fen)。補貼額(e)度刨除成本后,火電(dian)(dian)(dian)廠每(mei)度電(dian)(dian)(dian)還能有0.5分(fen)(fen)(fen)錢的收(shou)益。
不達標,不處罰就不錯了,還給補貼?
資深光伏(fu)電站設(she)計從業者王(wang)淑娟(juan)曾(ceng)經算過一筆賬(zhang)。她收集了(le)2008-2014年間的(de)火(huo)電發電量數據(ju),如果按照每(mei)度電都進行脫硫脫硝的(de)話,2014年全年國(guo)家需(xu)要補(bu)貼火(huo)電企(qi)業約1126.74億元。
但(dan)是,超低(di)排放補貼的(de)必要性一直存在質疑。其(qi)一,總是盯著末端治(zhi)理(li),有多少補貼能填(tian)滿這個(ge)無(wu)底洞呢(ni)?其(qi)二,某種程度上,這是在左右手互搏。
事實(shi)上,五(wu)大(da)國(guo)有發電集團“內部(bu)消化”脫硫脫銷除塵的(de)改造工(gong)程早已不(bu)是業內秘密。
桑德集團總裁文(wen)一波曾稱,國企(qi)在環境(jing)治(zhi)理領(ling)域的(de)開放程度并不高,五(wu)大發電(dian)集團都有自己的(de)脫硫脫硝處理公司,雖(sui)然表面上會(hui)進行招投(tou)標(biao),但是(shi)經常暗設門檻,讓屬下的(de)公司中標(biao)。
國家補貼揣兜里,燙手嗎?
也(ye)就是說,脫硫脫硝的(de)財政補貼大(da)都被國有發電集團拿掉了,相當(dang)于(yu)從左手換到右手。
“治霾神器”難治霾!病急亂醫瞎胡鬧
左右(you)互(hu)搏(bo)之外,部分(fen)治霾(mai)資金還被(bei)空(kong)手套了白狼。
前段(duan)時間,一些重達10噸的“大家伙(huo)”在大街上、在媒體上賺(zhuan)足了眼球——“治霾神(shen)器(qi)”霧炮車突然火(huo)了。
生產廠商借霾設套,地方財政甘愿中招
有媒體以“霧(wu)炮(pao)車”為(wei)關鍵詞搜索標題,在(zai)中(zhong)國(guo)政府采購網上(shang)檢索,找到了38條中(zhong)標公告(gao)。這些中(zhong)標公告(gao)共(gong)涉及(ji)47臺(tai)霧(wu)炮(pao)車,總(zong)中(zhong)標金額3132萬(wan)元(yuan)(yuan),均價66.6萬(wan)元(yuan)(yuan)。最(zui)貴的一臺(tai),是(shi)雞澤縣環境保護局在(zai)去(qu)年12月買的,中(zhong)標價為(wei)133.16萬(wan)元(yuan)(yuan)。
其(qi)實(shi),霧炮車并非新事物,原先多用于農林噴灑。只是(shi),如今(jin)搖身一變,竟“順(shun)帶”有(you)治霾功效了嗎(ma)?
在某中(zhong)(zhong)央媒體(ti)刊(kan)發的(de)報道(dao)中(zhong)(zhong),山(shan)西陽泉(quan)市(shi)環境監測站投入300萬元,購買了6臺霧炮(pao)車(che)。站長郭歷兵宣稱,“經(jing)過(guo)我們(men)的(de)測算,空氣中(zhong)(zhong)的(de)PM2.5降低幅度是20%左右”。然而(er),在其后(hou)的(de)一次采訪中(zhong)(zhong),郭歷兵卻坦承,他(ta)并沒(mei)有做過(guo)測算,“我們(men)的(de)數據是從(cong)其他(ta)城市(shi)的(de)報道(dao)中(zhong)(zhong)摘過(guo)來的(de)。”
盡管治理效果難料,但(dan)霧(wu)炮車企業們卻已(yi)經迎來(lai)了(le)春天,政府(fu)訂單(dan)(dan)不斷。購(gou)買(mai)霧(wu)炮車的單(dan)(dan)位,以前主要(yao)是負責道(dao)路清潔的市政園(yuan)林部門,現在環(huan)保部門也加入了(le)采購(gou)大(da)軍。
河南萬豐(feng)農(nong)林設備有限公司的銷(xiao)售總監牛元昌曾對媒(mei)體(ti)暢談生(sheng)意經:“做環(huan)(huan)保產(chan)品(pin)的一(yi)般有一(yi)個(ge)瓶頸,就(jiu)是如果沒(mei)(mei)有高壓政策的話,地方政府(fu)部門可(ke)能不(bu)會(hui)下大功夫去使(shi)用這些(xie)環(huan)(huan)保產(chan)品(pin)。現在(zai)受大環(huan)(huan)境(jing)的影響,霧(wu)霾嚴重,他們感受到壓力了,推介時也(ye)沒(mei)(mei)有明確表態不(bu)采購的了。”
一種農林噴(pen)灑用(yong)車搖(yao)身一變(bian),成為政(zheng)企追捧的(de)(de)(de)“治霾神(shen)器”。盡管治理效果難料,但(dan)政(zheng)府訂單已(yi)不斷。如此荒誕(dan)劇的(de)(de)(de)背后,是企業投(tou)其所(suo)好的(de)(de)(de)政(zheng)府生意,更(geng)是地方(fang)政(zheng)府急功(gong)近利的(de)(de)(de)治霾邀功(gong)。
在外界看來,這(zhe)(zhe)似(si)乎是(shi)一場政府“病急(ji)亂投醫”般的鬧劇(ju)。如此(ci)荒誕劇(ju)的背后,是(shi)企業(ye)投其(qi)所(suo)好(hao)的政府生意,更是(shi)地方(fang)政府急(ji)功近利的治霾(mai)(mai)邀(yao)功。要改變(bian)這(zhe)(zhe)種(zhong)看似(si)熱鬧、其(qi)實(shi)胡鬧的“神器(qi)治霾(mai)(mai)”,就(jiu)要有更精細化的治霾(mai)(mai)考核。
猶記得,在北(bei)京連日黃色霧霾(mai)報警的某(mou)一天,有網民曬(shai)出(chu)了16年(nian)前的一張《北(bei)京晚報》。在1999年(nian)3月9日,這家(jia)位于霾(mai)之都的媒體(ti),在頭版頭條(tiao)上印了一句話,“絕不讓污染的大(da)氣進入新世紀(ji)”。
昔日豪言壯語(yu),今朝無稽之談
然(ran)而(er)16年過(guo)去(qu),我們依然(ran)只能“等風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