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白洁少妇系列h,小小水蜜桃免费影院,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媒體/合作/投稿:010-65815687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發郵件

 為助力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谷騰環保網隆重推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技術與企業新媒體傳播計劃》,七大新媒體平臺,100萬次的曝光率,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帶來最大傳播和品牌價值。

    
谷騰環保網 > 新聞信息 > 正文

“戲說”霾語

更新時間:2017-03-03 14:59 來源:科學網 作者: 閱讀:2149 網友評論0

 因為霧和霾是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的天氣現象,霧是水滴,霾是固體顆粒;而且從形成原因看也大不同:霧主要是自然形成,而霾則主要是人類活動所引起。把霧和霾無科學根據地合稱“霧霾”,這算怎么一回事?  

 從2012年前后開始,由于煤炭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燒,我國大氣污染開始嚴重起來,尤其冬季天空常常不再湛藍,霧霾頻繁出現。人們深受其苦,有關“霾”的名詞漸漸常掛嘴邊,甚至進入了人們的流行語。其中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借用“霾”和“埋”諧音的流行語。例如把“埋伏”和成語“十面埋伏”,諧音成為“霾伏”“十面霾伏”。這類例子很多。“身陷霾伏,何時突破”“抗擊霾伏,人人有責”“十面霾伏,高居(十大衛生新聞)榜首”等等。  

 此外,也有一些以霾(埋)字作文章大標題的。例如,“真霾汰——哈爾濱中小學今停課”也是指的2013年10月21日因嚴重霧霾而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停課。這里的霾也有霾和埋雙重意思,因為東北人把臟稱為“埋汰”,而霾天確實也是很臟的。“‘霾’怨政府,市民起訴環保局”,則是石家莊市民李貴欣告政府治理大氣污染不力,并要求政府給他賠償經濟損失1萬元。那是2014年2月份的事。當事律師曾說,這類訴訟具有公益性質。  

 第二類是把物質霧霾引申到了精神領域,例如精神霧霾、心理霧霾、文化霧霾、生態霧霾等。譬如《精神霧霾比物質霧霾更可怕》,該文源自《霧霾批判書》(此文獲第7屆茅盾散文獎)。意思是物質霧霾出現必然是因為先出現了精神霧霾,消滅精神霧霾比消滅物質霧霾更困難。《怎樣祛除心理霧霾》,說的是霧霾不僅會導致肺癌、心腦血管等生理疾病,而且會造成或加強恐懼、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疾病,需要全方位重視和應對。  

第三類純粹就是俏皮話了。摘幾則如下:  

 “經過市民幾天的不斷呼吸,空氣質量終于稍有改善,新市民精神由此誕生:厚德載霧,自強不吸,霾頭苦干,再創灰黃。”  

 崔永元曾炮轟霧霾天氣,把自己說成是“霧都孤兒”。孤兒的意思應該就是霧霾時周圍看不見別人。  

 還有順口溜:“遛狗不見狗,狗繩提在手,見繩不見狗,狗叫我才走。”  

 在霧霾天里,人們迫切“等風來”,等從西伯利亞南下的冷空氣驅散霧霾。于是就有人調侃說,“風是北京的抹布,西伯利亞是北京的清潔工”。  

 2013年全國政協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姚檀棟院士給中央領導背了幾句被大家調侃、經過他修改的《沁園春˙霾》,引起一片笑聲:“北京風光,千里霧霾,萬里塵飄……空氣如此糟糕,引無數美女戴口罩,白化妝了……”  

 社會上流行的霾語,從另一方面說明了,人們是多么希望,“APEC藍”“閱兵藍”早日常駐北京和祖國大地。  

最后,來說說霾的名稱問題,也是個霾語問題。  

 我國霾多發生在秋冬季節。因為秋冬季夜長,大氣中污染物的對流擴散條件差于春夏。同樣,我國的霧,特別是氣候干燥的北方,也多發生在秋冬季節,因為低溫季節中水汽易于凝結。因此秋冬季節中霧和霾常常同時出現在大氣之中,所以人稱“霧霾”。  

 其實,這種稱謂是很合理的。因為霧和霾都是近地面大氣一種事物的兩種不同狀態。一般來說,大氣中沒有絕對的霧,也沒有絕對的霾,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它們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例如,夜間水汽凝結,大氣狀態多轉化為以霧為主;到了白天氣溫升高,霧滴蒸發,大氣狀態又多轉化為以霾為主,氣象臺有時就有這樣的預報。  

 而且,實際上,現在的城市大氣,在很多情況下,都是處于霧和霾之間的過渡狀態,有時(例如相對濕度百分之八九十情況下)連氣象部門也難判斷是霧是霾。對于沒有儀器測量的老百姓而言,稱之為“霧霾”,豈非最自然、最合理不過?  

 但是,氣象部門不這么看,因為霧和霾是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的天氣現象,霧是水滴,霾是固體顆粒;而且從形成原因看也大不同:霧主要是自然形成,而霾則主要是人類活動所引起。把霧和霾無科學根據地合稱“霧霾”,這算怎么一回事?而且“霧霾”也無具體指標,無法進行預報。因此氣象部門堅持不稱“霧霾”而叫作“霧、霾”,“霧和霾”,最后全國統一規定稱“霧—霾”,以把兩者徹底劃清界限。  

 但這樣一來,界限倒是劃清楚了,但是否能更全面、恰當表達“霧霾”這個復雜事物,可就不大清楚了。  

 實際上,“霧—霾”不僅書面上看上去別扭,讀起來也很拗口。因此天氣預報主持人也常常隱去或避開這“一杠子”。例如北京電視臺《天氣預報》主持人就常常順口直說“霧霾”,觀眾聽起來也很順耳。  

 其實國外也曾有類似情況發生。幾十年前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中也遇到過類似“霧霾”問題。但他們不用現成的“HAZE”(霾),而是重組了一個新詞“SMOG”,它是分別取“SMOKE”(煙霾)和“FOG”(霧)的前后綴組成的,表示它是煙霾和霧的混合體,并非單純的霾,而且在前后綴之間也沒有這個杠。他們的這個“群眾創造”(SMOG)和我們的群眾創造(“霧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霧和霾畢竟是兩種不同質的天氣現象。放眼全國乃至全世界,霧和霾并不一定都同時出現。例如我國華南廣州,秋冬季節也很溫暖,就會出現有霾時不一定有霧出現。因此那里多稱“灰霾”而不稱“霧霾”。  

 可見,“霧霾”其實只是一個地方性的俗稱(只是地方較大而已),不是科學名詞(西方的“SMOG”在科學名詞中也是找不到的),大可靈活對待。只要不是討論科學性問題,氣象部門大可“順應民意”稱“霧霾”,因為畢竟霧和霾都以大氣為載體,可以同時存在;而老百姓對氣象部門的科學立場,稱“霧—霾”也要理解,因為霧和霾畢竟不同質,是個“無定義、無指標、無法預報”的“三無產品”。因此,多種叫法不妨和平共存,“各說各的”。將來等我們霧霾治理好了,“霧霾”類名詞就會自然消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關于““戲說”霾語 ”評論
昵稱: 驗證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谷騰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