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處理怎么做?看世界其他國家都有啥招
美國:美國2001年的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量為2.29億噸,餐廚垃圾總量為2620萬噸,占其生活垃圾總量的11.4%。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為回收、堆肥、焚燒、填埋,2002年處理率分別占22.4%、7.2%、14.7%、55.7%。由于美國采用的是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其收費標準是以家庭垃圾的產生量為基準,家庭產生的垃圾多,收費就相應高。所以以堆肥方式處理餐廚垃圾及庭院垃圾在美國的家庭非常普及。在美國用堆肥方式處理餐廚垃圾一般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主要在監獄、學校等垃圾集中收集的地方。目前應用方向以蚯蚓堆肥(Vermi-composting)、密封式容器堆肥(In-Vesselcomposting)較多。
早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就成功地研制開發出家庭食物垃圾處理機,解決了傾倒家庭食物垃圾的煩惱。如今,美國90%以上家庭使用這種機器,一些城市甚至強制使用。在美國,餐飲垃圾產生量較大的單位設置垃圾粉碎機和油脂分離裝置,餐飲垃圾經粉碎機粉碎后進入油脂分離裝置,實行油、水分離,碎料排入下水道,油脂則送往相關加工廠(如制皂廠等)加以利用;餐飲垃圾產生量較小的單位,則將其混入有機垃圾中進行處理。
美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比例很高。廚房產生的垃圾必須分門別類放置:塑料制品、鐵皮罐頭盒、鋁罐飲料等扔入黃色垃圾桶;紙張扔入藍色垃圾桶;殘羹剩飯等有機物倒入綠色的“生態桶”;剩下的才倒入黑色的普通垃圾桶。近期的發展趨勢,則是傾向于對殘羹剩飯等有機物采用堆肥工藝制成肥料或加工成動物飼料進行資源化回收利用。
2013年4月25日,紐約市場邁克爾•布隆伯格宣布該市將有100家餐館加入首個“餐廚垃圾挑戰”計劃,這是紐約市為減少有機垃圾填埋、降低垃圾溫室氣體排放而開展的一個新計劃。這一計劃建立在業已開展的有機垃圾項目基礎上,包括在布魯克林和曼哈頓街區一些公立學校開展的垃圾減量以及今天5月將在斯坦頓島區開展的居民有機垃圾循環利用項目。
在紐約市每日2萬噸垃圾中,餐廚垃圾占到三分之一以上,而商業餐廚垃圾中,餐館排放占比約70%。參與計劃的餐館承諾通過堆肥和其它垃圾預防措施將其送往垃圾填埋場的餐廚垃圾減量50%。從特許經營商到原生態餐館,紐約的整個食品行業都加入到垃圾減量和垃圾溫室氣體減排的行列。餐館作為紐約經濟和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參與“餐廚垃圾挑戰”計劃將使更多紐約市民了解可持續行為并參與其中。
參與者將接受一次垃圾審計,確定他們的具體垃圾產量。今后將以審計結果為基準線,追蹤這些餐館在實現填埋量減少50%這一目標時的行動進展。紐約市相關管理部門將與參與計劃的餐館分享最佳實踐方法,并提供專業服務幫助餐館有效實現目標。如,開展員工培訓,幫助計算垃圾量,堆肥等。計劃參與者還有機會接觸到當地的垃圾處理專家及組織,并接受他們的建議。
日本
日本每年的生活垃圾(包括商業垃圾)的總量為5000萬t,其中餐廚垃圾為2000萬t,占生活垃圾總量的40%。在餐廚垃圾中,18%產生于食品加工業,30%來源于食品銷售渠道和酒店,52%來自于家庭,也就是說,每年產生于日本家庭的廚余垃圾有大約1000萬t,這個數字相當于日本每年的大米消耗總量。產生于食品加工行業的垃圾由于收集比較集中,其回收處理率達48%,而產生于食品銷售渠道的食品垃圾,主要為過期食品,幾乎沒有回收處理,而是送至填埋場處理。
在日本,食品加工業每年產生大量的食品廢棄物。自2002年頒布食品回收處理法令后,日本的食品廢棄物處理發展的非常迅速。此法令的目標是在2007年前,食品廢棄物的總量比現在減少20%,主要采取措施為食品廢棄物總量削減、循環利用等。
在過去,日本的食品廢棄物處理方法主要是堆肥處理,將食品廢棄物轉變為有機肥料、土壤改良劑。而近年來,出現了許多新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利用食品廢棄物生產動物飼料及利用食品廢棄物生產生物氣發電供熱。
利用食品廢棄物生產動物飼料目前主要方法:
(1)脫水處理生產干飼料。脫水的方法分為:常規的高溫脫水,發酵脫水,油炸脫水。日本的札幌市餐廚垃圾回收處理中心利用油炸法生產動物飼料。該中心每日從188個機構,包括學校、醫院等地收集50t餐廚垃圾,用廢植物油,在減壓條件下進行低溫油炸(約110℃),生產出脫水飼料。
(2)食品廢棄物經發酵后,以流體形式飼養禽畜。對于含水率較高的餐廚垃圾,這種方法免去了脫水過程,處理成本低,而且未脫水的餐廚垃圾其蛋白質含量、利用率都比脫水飼料高。脫水飼料的營養物質含量見表在發酵過程中,廚余垃圾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數量不斷增多,乳酸和醋酸濃度升高,pH值降低。這些大量的乳酸為動物提供了豐富的有機酸來源,而發酵后的餐廚垃圾的pH值可以降低到3.5左右。這樣抑制了飼料中的大腸桿菌的繁殖。
(3)生物氣發電技術。餐廚垃圾收集后,經發酵產生生物氣(主要為甲烷),利用生物氣發電供熱。目前,日本已有幾家生物氣發電站投入商業運行。
日本的餐廚垃圾主要采用就地處理模式,餐廚垃圾處理達到35%以上。松下電子工業公司于1993年研制出MS-N40和MS-N31兩種廚房垃圾處理機,3~4h可以處理0.75kg垃圾,機器內置臭氧除臭器,用于除去垃圾的多種氣味。而日本精工公司2000年5月成功地開發出使用磁控管的食物垃圾處理裝置。這種裝置最大的特點是能將食物垃圾中的水分蒸發掉,經干燥后磨碎。這種裝置由于采用微波處理,可同時殺滅垃圾中的細菌并防止產生有害氣體,體積如同復印機大小,可放置在室內,底面有輪子可隨意移動,因此對市區飲食店和小型超市尤為適用,具有廣闊的市場。日本還蓬勃興起了生化處理型餐廚垃圾處理機。根據出料時間和出料量分為“消滅型”和“堆肥型”。消滅型重在垃圾的減量,適合于居住小區的有機垃圾就地消納,消除臭味,避免蚊蠅的滋生,減少收集運輸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2005年,日本在東京動工修建了全國最大的餐廚垃圾發電廠,利用飯店的殘羹剩飯發電。2007年還將在東京大田區城南島修建一座大型餐廚垃圾發電廠。該電廠建成后,將把回收的殘羹剩飯發酵呈沼氣,制成燃料電池發電。電廠設計垃圾處理能力為每天110噸,相當于73萬人產生的餐廚垃圾量,發電能力為每天2.4萬千瓦時,可供2420戶用電,所產生的電力中,2/3出售給東京電力公司,1/3供3家出資公司所屬的工廠使用。
日本的地溝油問題只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似乎并沒有出現“屢禁不絕”、“愈演愈烈”等現象,而是迅速地消失在歷史之中,今天,走在日本街頭,經常可以看到漆飾鮮明的垃圾車從居民區出出進進。這些垃圾車使用的燃料,就是地溝油。日本的地溝油現在都由專業的回收公司進行回收,并以較高價格賣給了日本政府。而日本政府則將這些地溝油提煉后用作了垃圾車的燃料。
韓國
韓國2000年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700萬t,其中餐廚垃圾占25%。近年來,隨著分類收集的實施,韓國的垃圾回收利用率有所增加,因此餐廚廢物所占比例有下降的趨勢。韓國從1995年起實施垃圾專用袋制度,將普通垃圾與餐廚垃圾分開包裝,放在門外,分別收取,并于同年成立餐廚廢物管理委員會,餐廚廢物回收率由1995年的2%提高到2001年的21%。以往的處理方法都是填埋,然而其高水分含量(75%~85%)產生大量滲濾液、高含量有機質發酵(85%~95%)產生臭氣等環境問題,因此韓國政府強令各酒店、餐飲業主自行購置設施回收處理其消費渠道產生的廚余及食品垃圾。由于韓國特殊的飲食文化,導致其餐廚垃圾的含水率、鹽分很高,這些鹽分主要來自于泡菜、豆瓣醬等高鹽分食物,因而在韓國以堆肥方式處理餐廚垃圾并不盛行。在韓國,不同的食品垃圾經過不同的處理,取得不同的收益,質量較好的廢棄食品可做成禽畜飼料,從居民收集來的餐廚廢物可生成堆肥,用堆肥法或飼料法處理垃圾所產生的廢液,排入厭氧發酵器,產生的甲烷用作燃料。由于韓國政府將在2005年全面禁止餐廚垃圾的填埋處理,因此近年來,韓國的餐廚垃圾處理研究方向為厭氧消化—生物氣回收、生物反應器漿狀好氧處理。
韓國環境部、農林食品部和保健福祉部等多個部門日前聯合制定并公布了減少食品垃圾綜合對策。根據該對策,韓國政府把2010年定為減少食品垃圾的元年,到2012年將使食品垃圾排放較預想發生量減少20%。在韓國政府制定的綜合對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食品垃圾排放從量制”。“從量制”是指按照垃圾排放量付費的制度,堅持多排多付、少排少付的原則。該制度將從2010年7月開始分階段推行,到2012年將普及到全國144個行政區,韓國95%的人口生活在該區域內。韓國政府制定綜合對策的宗旨是將食品垃圾的處理理念由以前的以事后管理為中心改為以事先減量為中心。根據政府計劃,到2012年,政府將向10萬家餐館提供小型餐具,以提倡和推廣“適量提供、適量飲食”的餐飲文化。
歐盟
歐盟國家禁止將餐廚垃圾填埋處理。從2003年開始執行的動物副產品條例嚴禁在飼料生產中使用同類動物的任何部位,嚴禁向毛皮類動物意外的牲畜喂廚房泔水。由于受到法律規定的影響,歐洲在餐廚垃圾處理中主要采用厭氧生物制氣技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