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貴嶼鎮重金屬污染典型土壤修復示范工程報道
據報道,貴嶼鎮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涉及舊五金電器的拆解生意,且絕大多數電子拆解單位為了追求巨大的經濟利益,拆解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固體廢物到處堆積,甚至被直接焚燒,部分土地受到嚴重污染,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破壞。
為了解決貴嶼鎮電子廢物環境污染問題提供科學依據,為今后修復電子廢物污染的土壤提供示范作用,在廣東省省環保廳的大力支持下,汕頭市環保局組織開展貴嶼重金屬污染典型土壤修復示范工程。
2013年11月~12月,經過工程公開招標,由廣東森海環保裝備工程有限公司競得相應工程。2014年1月,汕頭市環境保護局與廣東森海環保裝備工程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合同,項目正式啟動。汕頭市貴嶼鎮重金屬污染典型土壤修復工程分為兩部分:聯堤村酸洗處置場土壤以及酸水處理工程;龍港村和渡頭村農田土壤修復工程。目前,廣東森海環保裝備工程有限公司已按合同要求完成上述工程內容。
2016年12月29日,汕頭市環保局在潮陽區貴嶼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管委會組織召開了“汕頭市貴嶼鎮重金屬污染典型土壤修復工程”專家驗收會。會議邀請了5位專家組成驗收小組,汕頭市農業局、汕頭市科技局、汕頭市國土局、潮陽區環保局、經信局、貴嶼鎮政府等單位參加了會議。專家一致同意該工程通過驗收。
/示范工程驗收匯報現場/
工程概況
“汕頭市貴嶼鎮重金屬污染典型土壤修復示范工程項目”為環保公益工程。工程內容主要包括聯堤村酸洗處置場土壤以及酸水處理工程、龍港村和渡頭村農田土壤修復工程和土壤環境監測與評估工程等3部分。
聯堤村酸洗處置場土壤超標的重金屬元素為:Sb、Cu、Pb、Zn、Ni、Cd和Sn等7種,另外土壤中多溴聯苯醚等有機污染物的含量較高,工程主要采用客土填埋和淋洗等方法處理污染土壤。聯堤村酸洗處置場土壤及酸水處理工程于2014年3月開工,于2015年2月完成。經過客土填埋和酸水沉淀處理等修復方式,目前場地修復面積為116畝,酸水處理量7800m³,挖掘運輸的污染土方量為2.37萬m³,回填土方為4.85萬m³,回填高程2.3m。各項工程量已經完成設計要求。經第三方采樣檢測,經處理后酸水達到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一級標準排入北港河;酸洗處置場經修復后,土壤主要重金屬指標均達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修訂稿)》(GB/T15618-201□)的工業用地標準;達到了設計的修復目標。
汕頭市貴嶼鎮龍港村和渡頭村污染農田主要受廢舊塑料回收污染以及北港河污水灌溉影響。土壤污染主要是重金屬污染,污染物主要為Hg、Ni和Cu三種元素;另外表層土壤中石油烴總量、酞酸酯總量、多環芳烴總量、多溴聯苯總量和多溴聯苯醚總量較高。龍港村和渡頭村農田土壤修復工程經過約2年的施工,實際共完成了96畝輕(中)度污染農田修復示范工程,實施了3季植物修復種植,開展了4種修復方案示范實施,各項工程量已經完成設計要求。根據采樣監測結果顯示,修復后農田土壤中重金屬含量總體呈下降趨勢,酞酸酯類、多溴聯苯醚類物質含量明顯下降。種植修復植物玉米重金屬含量達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標準要求;巨菌草、紅高粱、甘蔗等經濟作物重金屬含量達到《飼料衛生標準》(GB13078—2001)相關標準要求。
貴嶼作為全世界電子垃圾拆解的集散地之一,電子垃圾拆解在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因之前不合理的家庭作坊式的拆解,也帶來嚴重的空氣、水體及土壤污染。通過“汕頭市貴嶼鎮重金屬污染典型土壤修復示范工程”的實施,為當地積累一定的土壤污染修復的經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