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如何保護水生態環境?
云南省玉溪市河流眾多,主要屬于珠江流域、南盤江流域和元江流域,水資源非常豐富。歷屆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生態環境治理,經過10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玉溪的“三湖”(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保護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走在了全省前列。
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玉溪水生態環境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今年4月21日~22日,云南省委書記陳豪以全省總河長和撫仙湖河長身份,深入玉溪調研“三湖”保護治理,提出了進一步保護治理“三湖”的要求。筆者認為,全市必須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合力攻堅,才能保護好玉溪的水生態環境。
一是要突出重點,進一步加強以撫仙湖為重點的水生態綜合保護與治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玉溪有3個,其中尤以撫仙湖最為重要。撫仙湖擁有I類水質206億立方米,蓄水量占全國淡水湖泊蓄水總量的9.16%,占國控重點湖泊I類水的91.4%。要保護好撫仙湖,就必須貫徹落實好河長制,堅持管理與養護相結合、治理與發展相結合,集中精力管好水、護好水、治好水、用好水。
撫仙湖共有大小河流103條,其中32條為主要入湖河流。把好撫仙湖“入口”,就要對這32條主要入湖河道嚴格控源,徹底截斷入湖污染源。著力加大入湖河道整治,實施嚴格的湖岸水生態空間管控,要下大力氣實施“退人、退房、退田、退塘,還湖、還水、還濕地”的“四退三還”工作,統籌好生態移民和實施好“一城五鎮多村”的規劃,把污水截斷在撫仙湖之外。
此外,要貫徹落實“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生態觀,著力強化撫仙湖周邊生態修復和濕地建設。緊緊圍繞“陸地生態修復、庫塘濕地修復、湖濱緩沖帶完善、湖內水體保育”的思路,加強流域磷礦開采區域的生態
修復,強化庫塘濕地作為流域生態關鍵節點的作用,發揮好環湖生態屏障功能,加強湖內水生態保育及水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湖泊水生態得到良好保護,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并不斷優化。實現流域“清水長流”和“清水入湖”,使撫仙湖I類水質得到有效鞏固與保持。
二是要統籌協調,進一步推進“三湖”保護和治理。玉溪江川區、澄江縣、通海縣、華寧縣構成了“三湖”生態區,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3.9%,占全市總人口的42.5%。玉溪要始終把“三湖”保護和治理作為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的首要工作,始終做到“五個堅定不移”,即:堅定不移落實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地推進“四退三還”,堅定不移建設“三湖”湖濱生態帶,堅定不移地推進沿湖縣區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堅定不移地實施最嚴格的保護措施。要把“三湖”統籌協調作為統一工作來抓,以點帶面全面抓好全市河長制工作落實。在設置“三湖”河長工作中,要提高針對性,以撫仙湖為重點設置市級及以上領導擔任河長;生態環境問題較為突出的星云湖、杞麓湖要根據實際設置若干廳級領導,堅持以上率下,堅決打好“三湖”保護治理攻堅戰。
三是要嚴格執法,為全面落實河長制提供堅強的法律保障。要保護好“三湖”,一定要守住法律底線,嚴格落實《云南省撫仙湖保護條例》,聯合環保、公安、水利、城管等部門開展多種形式的摸排及專項行動,重點打擊入湖河道偷排、落實規定不力等行為,從市場準入、行政審批、融資等方面對違法企業實行懲戒措施。積極履行河長職責,河長要及時對所負責河段進行現場調研、查找問題,建立和完善河長負責河段基礎信息收集工作,著力推進河段水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河長制配套的考核問責機制,出臺河道管理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標準,針對不同河湖庫渠實際情況,實行差異化績效評估考核。加強對河長的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