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推進環境治理 扮靚江北水城
為高質高效完成燃煤機組(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山東省聊城市定期調度,詳細掌握更新改造工程的進展情況。圖為魯西集團脫硫脫硝設施。 鄭翔宇攝
◆本報通訊員高慶忠沈潛
黨的十九大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山東省聊城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部署要求,全面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不斷改善環境質量,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熱切期盼。
今年1月~10月,聊城市PM2.5、PM10、二氧化硫濃度同比分別改善12.7%、8.5%、43.3%,氮氧化物濃度同比持平。全市4個省控以上地表水斷面中3個斷面均提前實現達標,且均屬于水質改善型斷面,超額完成國家“水十條”考核目標任務。全市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穩步推進。
完善體制機制,強化督導檢查
為給環保工作提供制度支撐,2017年,聊城市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環境政策法規,先后印發《聊城市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試行)》《聊城市環境保護約談辦法》等文件,明確各級各部門環境保護職責,建立問責體系。
同時,制定了《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考核辦法》《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等,建立大氣污染防治考核獎懲體系。印發《關于設立環境保護督察熱線的通知》,將中央環保督察環境信訪查辦機制常態化、制度化。出臺《聊城市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無縫對接、方便管理、相對穩定”的原則,建立市、縣、鄉三級“縱到底、橫到邊、無縫隙、全覆蓋”的網格化監管體系。
圍繞環境監管執法,聊城市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執法工作的意見》《聊城市環境執法工作考核辦法(試行)》等文件,相繼開展“全市環保大檢查”、“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戰”、“冬季環境執法專項檢查”等系列專項行動,出臺《聊城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暫行辦法》,開展“隨手拍”有獎舉報活動,強化社會監督。
為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聊城市成立10個督導組,由市委常委任組長,市人大、市政協領導任副組長,定期深入一線開展督導,全市“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政協監督、環保牽頭、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環保工作格局日趨完善。
打響“三大戰役”,改善生態環境
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聊城市綜合施策,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圍繞大氣污染治理,聊城市扎實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明確的各項工作任務,倒排工期,壓實責任,確保按時實現環境保護部下達的秋冬季PM2.5濃度和重污染天數下降“雙15%”的目標。
聊城市加快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做好減煤工作,逐步淘汰3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確保煤電機組只減不增;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加快煤改氣、煤改電進度;嚴格落實秋冬季揚塵治理,全面落實“路長制”,采用融資租賃等方式,引進高壓噴水車,增加灑掃頻次。
為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聊城市切實抓好涉氣重點行業環境監管,實施重點行業錯峰生產,加強上路大型車輛管控,突出抓好砂石料、煤炭、渣土等的運輸管理,引導大宗貨物通過鐵路運輸。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聊城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按照“以河代庫、以堤代路、沿岸綠化、蓄水造景”的思路,構建具有聊城特色的河湖、濕地、森林生態體系,打造全域水城。
聊城市推進水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污水收集管網“雨污分流”改造,確保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雨污分流”建設任務;推進重點河流兩岸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減輕農村生活污水直排污染;加快黑臭水體治理進度,力爭全面清除黑臭水體。
在面源污染防治方面,聊城市加快重點河流堤壩內種植結構調整,減少栽種施用農藥、化肥的作物。嚴格執行養殖區域規劃,引導建設規范化養殖廠房,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管理,指導雨污分流及污水貯存、處理、資源化利用設施的建設,堅決防止養殖業污染。
聊城市全面落實河長制,繼續開展清河行動,探索建立河湖管理及保障水質的長效工作機制。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治理技術,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水資源循環利用及水環境整治的綜合實施方案,提高再生水循環利用率。
為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聊城市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深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利用環保、國土資源等部門相關數據,建立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配合山東省環保廳建立省、市、縣三級土壤預警和應急監測體系。在重點監管企業(區域)布設預警監測點位,采取“趨勢預警和超標預警”方式,開展預警監測和預報。
監管巧用大數據,監測網絡全覆蓋
聊城市堅持嚴格監管,鐵腕執法,充分發揮環境監管網格的作用,借助“互聯網+”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工程,不斷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為加大監管執法力度,聊城市組織開展全市環保專項行動,著力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健全網格化監管體系,進一步強化各級網格負責人的環境監管責任。實施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建立環境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聊城市以智慧環保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為主線,通過數據整合,充分釋放“互聯網+”在大數據、云計算方面的技術優勢,在發現環境問題、預警環境風險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根據國家、省的安排部署和技術要求,制定環境監控規范,統一發布環境質量和其他重大環境信息。
為保障監測數據的真實性,聊城市建立排污單位自行監控與環境質量監控原始數據全面直接上報制度和“誰出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責任追溯制度。探索建立環境監控人員數據弄虛作假從業禁止制度。研究建立排污單位環境監控數據真實性自我舉證制度。
聊城市加快建設空氣質量在線監測網絡,在全市145個鄉鎮(街道、工業園區)建設空氣質量監測站,完善全市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預報體系,進一步提高預測結果的精準度。在完善跨界斷面和重點水域人工監測工作體系的同時,規劃建設自動在線監測監控網絡,在26個市控重點河流斷面建設自動在線監控系統,構建起全天候、全覆蓋的環境在線監控網絡。推進環境監測監控服務社會化,加強對第三方環境監測監控機構的監督規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