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特瑞為何能給特斯拉供貨?
十年前偏居一隅的小廠,如今成為全球唯一擁有負極材料完整價值產業鏈的集團化企業,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傳統科技強國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的壟斷,為三星、松下、LG、比亞迪等企業在電池原料層面提供定制方案。
貝特瑞的跨越式發展,離不開其“快半步”的創新,這種快半步的精神,在貝特瑞的綠色發展道路上更是明顯。多年來,貝特瑞通過制度創新、組織重構、源頭管控、環保工藝設備升級,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益、低能耗的綠色發展道路。
成立EHS委員會,環境管理上移至決策層
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推動綠色發展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從實踐經驗來看,綠色發展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過去,國內制造業大多處于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術,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產品附加值低,其他附加值較高的環節大多掌控在歐美發達國家手中。但貝特瑞從一開始走的就是一條高效益、高質量、低能耗的生產之路。
貝特瑞董事長賀雪琴向記者表示,貝特瑞是新三板中的獨角獸企業,控股公司是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中國寶安集團。“這些基因決定,貝特瑞的目標格局不在于企業每年能賺多少錢,也不在于是否占到了全球第一的行業地位,而在于能不能改變所在行業的游戲規則,改變國外企業對中國企業的認知,讓中國企業不再是‘低質、低端’的代名詞。”
記者在實地走訪中發現,貝特瑞的環境管理融入供應鏈及生產經營的各環節中:從石墨礦山的綠色選礦、廢水零排放,到利用清潔能源,再到正極原材料從廢物中回收循環再利用,無不體現著作為一家新能源材料企業的綠色、減排、低碳、循環的環保理念。
任何工作的成功開展,都離不開一個運行有效的制度組織。賀雪琴向記者介紹,為更有力地推動公司環保事務的推進,貝特瑞成立EHS(環境、健康、安全)委員會,委員會直接向董事長負責,成員包括常務副總、各子公司總經理,職能是全面負責公司安全環保的設計、改善及管理,負責公司投資項目的安全環保合規性審核(有否決權),按照國家及地方法規對公司內部安全環保違規事件進行處罰。
“環保作為公司不可逾越的紅線,已經由經營層管理轉為決策層負責”賀雪琴解釋道。
環境管理垂直監督,環保設施不斷更新
與此同時,貝特瑞環境管理實施垂直監督,總部每月召集各分子公司召開EHS會議,每季度到分子公司進行檢查,每年度對分子公司進行EHS管理考評。根據法規標準、政府監督部門、第三方專業機構及客戶要求,貝特瑞制定符合自身行業特點的公司環境標準,并在分子公司推行實施。
在操作層面,從源頭保證污染的可控,全過程進行管理。貝特瑞總經理告訴記者,貝特瑞所有工廠在投資初期必須進行環境風險評估,項目建設嚴格按照環境設施“三同時”要求,從而實現源頭管控,避免違規的風險。貝特瑞環保管理以ISO14001體系為基礎,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排放按照產品品質控制的要求,對處理流程進行全過程管理,確保排放物合法合規。
在走訪中記者體會到,貝特瑞之所以能夠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在于其產品和生產工藝的不斷更新進步。賀雪琴表示,在貝特瑞生產線上的環保設施,如不能滿足新工藝的要求或者處理效果下降,則會立即升級或更換。2018年貝特瑞將投資近千萬元對生產配套的環保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確保廢水、廢氣達標排放和生產任務順利完成。
布局電池回收,打造微生態閉環產業鏈
貝特瑞不止步于內部的環境管理,還著眼于更大的環保格局。
雖然相較于傳統的鎘鎳電池和鉛酸蓄電池而言,鋰離子電池的環境風險較小。不過,當廢舊鋰離子電池進入環境的時候,電極材料、電解液等物質可能會與環境中其他物質發生水解、氧化等反應,進而造成鎳、鈷、錳等重金屬離子污染、氟污染和其他污染。
賀雪琴表示,作為鋰電池原材料的生產商,貝特瑞認為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使鋰電池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因此,貝特瑞在行業率先提出了鋰電池的回收思路。貝特瑞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貝特瑞與電池廠、終端車制造商等多方聯合,打造了廢舊電池微生態閉環產業鏈,實現鎳、鈷、鋰等主要原材料的循環回收再利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貝特瑞在電池回收產業的布局上,已經臻于成熟。2014年10月,貝特瑞以增資的方式戰略入股廣東芳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雙方圍繞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業務,開展全方位合作,以芳源環保廢舊電池、有色金屬資源綜合技術利用為依托,以貝特瑞強大的技術研發優勢和全球客戶市場背景,共同打造廢料、廢舊電池回收綜合利用基地和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生產基地。
目前芳源環保已具備年產萬噸的鎳、鈷、鋰回收體系,同時年產1.8萬噸高鎳正極材料前驅體新基地項目也實現投產,產品成功通過松下客戶認證并批量出貨,持續為特拉斯電動汽車提供材料保障。
賀雪琴表示,在未來,貝特瑞會不斷完善自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持續推進構建一個循環經濟型、特色優勢型、創新驅動型的綠色企業,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