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將建海水淡化試點
11日,《廣州市節約用水規劃(2018-2035)》(公示稿)(下稱《規劃》)開始征詢公眾意見。值得關注的是,《規劃》提出,要充分利用海水資源,到2022年,開展南沙區海水利用可行性研究,編制具備使用海水淡化條件的工業園區和企業名錄,建設一個以上海水淡化利用試點項目。
18萬戶老舊住宅 改造共用水設施
《規劃》提出,2020年底前,申報國家節水型城市,番禺、增城、花都區建成廣東省節水型社會示范區;到2022年底,全市11個區建成廣東省節水型社會示范區。
在生活節水方面,加快推進城鎮供水管網改造,對使用超過50年的老舊供水管網和材質落后的高風險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提高服務質量,消除水質、水壓隱患。推進老舊居民住宅共用用水設施實施改造,對全市約18萬戶老舊居民住宅共用用水設施改造,包括供水加壓設施、儲水設施、管道等,改造后移交屬地供水企業維護管理。
《規劃》要求,各區要加大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限期完成“一戶一表”改造。新建住宅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要求,設置分戶水表。今年,各區要督促、協調建成區內現狀仍采用“總表”供水模式的住宅小區、樓房進行“一戶一表、獨立計費”改造,全面實施居民用水階梯水價。
綠化、道路清洗 優先使用再生水
《規劃》提出,要推進再生水梯級循環利用。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洗、車輛沖洗、建筑施工、消防、河道生態補水等用水,要優先使用再生水。各區應積極將現狀灑水車、市政、園林綠化等用水水源調整為提標改造后的污水處理廠尾水。原則上限制使用自來水作為城市道路清掃、城市綠化和景觀用水。凡是有配套污水處理廠的工業園區,必須進行中水回用。
此外,以污水處理廠為基礎發展再生水,集中補給河涌或者其他生態用水、市政雜用水。到2025年,完成大坦沙凈水廠、西塱凈水廠、瀝滘凈水廠、竹料凈水廠、石井凈水廠、大沙地凈水廠等6項生態補水工程一期項目;到2035年,完成大坦沙凈水廠、西塱凈水廠、瀝滘凈水廠、石井凈水廠、大沙地凈水廠等5項生態補水工程二期項目。
同時,高耗水行業和工業園區用水要優先利用海水。南沙區等地區適時啟動沿海的工業園區微咸水、咸水相關的水資源利用項目,推進火電廠循環用水改造。加大海水淡化工程自主技術和裝備的推廣應用,逐步提高裝備國產化率。到2022年,開展南沙區海水利用可行性研究,編制具備使用海水淡化條件的工業園區和企業名錄,建設一個以上海水淡化利用試點項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