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河北強化監測技術保障,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圖為白洋淀流域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人員在國考斷面采集水樣。
◆本報記者張銘賢
9月3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河北各級各部門立足京津冀水生態環境協同發展,以污染減排與環境擴容為抓手,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聚焦“提高水質優良比例”和“消滅劣V類水體比例”兩個目標,突出依法治水、科學治水、精準治水,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7月,河北省優良水體比例和劣Ⅴ類水體比例均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74個國考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優良)的斷面比例達到64.9%,優于“十三五”終期目標16.2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4%,優于“十三五”終期目標24.3個百分點。
治污染,削減排放開展涉水污染治理
削減涉水污染物排放強度和排放總量,是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關鍵。在碧水保衛戰中,河北省堅持源頭防范,著力開展污染綜合治理。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軍向記者介紹說,“河北省重點推進了工業污染治理、城鎮污水處理和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通過這三項治理攻堅,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環境質量。”
推進工業污染治理,河北省督促指導大清河、子牙河、黑龍港及運東等重點流域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加快實施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提標改造;開展“碧水2020”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涉水環境違法行為,檢查涉水工業企業(點位)7238家(次),發現并督促整改各類涉水環境問題1103個。
開展城鎮污水處理和黑臭水體治理,河北省大清河等重點流域內市、縣完成45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任務。河北省住建廳集中推進城市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058公里。全省排查出的48條城市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消除比例100%,提前完成了國家確定的目標任務。
強化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河北省累計完成1.27萬個村莊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十三五”目標任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衛生廁所改造任務實現“雙過半”。積極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全省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8.7%,綜合利用率達到76.9%。
針對白洋淀等重點流域,河北省堅持多措并舉、系統施治,加快治污工程建設,大力削減入河入湖入淀污染負荷。
堅持重點突破,扎實推進白洋淀流域治理,河北省安排重點工程103個,穩步推進實施,其中81個在建,13個已完成或主體完工;積極推進白洋淀內源污染治理,累計完成魚塘治理101個、處理污染塘水236.8萬立方米、種植沉水植物186.6萬平方米、清運底泥47.86萬立方米。同時,強化入淀河流水污染應急管理,切實防范污水進入白洋淀。
此外,河北省還編制了永定河、白河、衡水湖等重點河流湖庫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一個斷面一個方案一張圖”,逐一摸清74個國考斷面上游各類污染源狀況,建立重點污染源和工程項目清單,為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擴容量,建立常態化的生態補水機制
建立生態補水工作機制。河北省每年根據外調水及本省水庫的蓄水情況制定河湖生態補水實施方案,明確補水河道、補水水量和補水時間。
大力實施外流域調水。外流域調水是彌補河北省水資源不足的關鍵舉措,也是河湖生態補水的主要水源保障。2018年以來,河北省累計引調江水達74億立方米,其中生態補水達34億立方米,此外,河北省還加大引黃工作力度,突破過去冬四月引黃的慣例,做到全年能引盡引,2018年以來,累計引調黃河水達29億立方米。
科學調度本地水庫水。科學調度水庫最大限度攔蓄雨洪水,在保障生產生活的前提下,調度水庫水實施河道生態補水,2018年以來累計實施生態補水19億立方米。
建立督導考核機制。在生態補水過程中,省水利廳逐日研判調水補水情況,加強對各市的調度督導檢查,將生態補水納入河湖長制考核內容,對生態補水工作進行年度考核。
2018年以來,河北省統籌外調水與本地水庫水向滹沱河、滏陽河等42條河道實施生態補水累計達到53億立方米。通過調水補水形成有水河道2300公里,形成水面面積137平方公里。向白洋淀補水10億立方米,確保了白洋淀水位保持在7米左右,水面面積保持在250平方公里以上。
一手抓污染治理,一手抓環境擴容,河北省探索建立起了常態化的生態補水機制。源頭活水不僅提升了河湖自凈能力,也改善了部分河流干涸斷流的水生態環境。
“河北省屬于資源型缺水地區,南水北調中線、引黃入冀補淀等工程相繼建成后,緩解了河北省水資源供需矛盾,也為河北省實施生態補水創造了條件。”河北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志清介紹說,2018年9月,河北省政府聯合水利部啟動了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三條河道的生態補水試點。此后,在全省范圍內陸續開展了42條河道、3個湖泊的生態補水工作。
凈海水,渤海生態環境質量整體向好
渤海綜合治理專項行動是河北省碧水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八大專項行動之一。在推進專項行動的基礎上,2019年河北省又制定出臺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了陸源污染防治攻堅、海洋污染防治攻堅、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攻堅、環境風險防范攻堅等重點任務,渤海生態環境治理進入快車道。
強化陸源污染治理,河北省深化了入海河流劣V類斷面整治,調整收嚴部分斷面水質目標及總氮基準值,對不能穩定達標的入海河流組織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市進行全河段踏查,對部分斷面超標縣(市、區)實施預警和約談。
推進海域污染治理,河北省建立健全了省、市、縣、基層四級灣長及灣長制辦公室組織體系,省生態環境廳與河北海警局建立起了海洋執法協作機制,制定了“碧海2020”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執法檢查行動實施方案。今年6月,兩部門對唐山海域石油勘探開發企業聯合開展了執法檢查,全面排查各類風險隱患。
積極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為沿海濕地修復和岸線整治項目提供保障,主動服務,分類做好環評審批工作,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進建設進度。
“河北堅持陸海統籌,推進實施渤海綜合治理,在省生態環境廳、相關省直部門和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市的共同努力下,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取得初步成效。”趙軍介紹說。
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度河北省近岸海域國考點位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為100%,今年1月~7月仍保持100%,全省13條國考入海河流入海口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到V類及以上水質標準,消除了劣V類,渤海生態環境質量整體向好。
趙軍表示,下一步,河北省將按照“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魚,有魚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的新要求,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做好“十四五”重點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謀篇布局,確保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