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念好機動車治污“緊箍咒”
圖為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正在用手機掃描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專屬二維碼,在線監控其是否合規使用。宋蓮君攝
成都市機動車中心數據顯示,成都市目前的機動車保有量達590萬余輛,其中汽車535萬余輛,機動車每年增長約45萬輛,可能會在兩年內超過北京成為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第一的城市。為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成都市在實施機動車排放新標準,加強源頭控制、在用車減排、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油氣回收監管,緩解道路擁堵等方面積極發力,念好機動車污染防治“緊箍咒”,取得顯著成效。
實施機動車排放新標準,加速老舊車淘汰
“2019年以來,國家發布并實施了兩項機動車排放新標準——國六排放標準和在用車新排放標準。”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機動車污染防治處處長蔣光輝告訴記者,國六排放標準是目前國際上較為嚴格的排放標準。
成都市根據“新車新標準、老車老標準”的原則,于2019年7月對重型燃氣車、輕型汽油車和部分重型柴油車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
為保證國六排放標準能夠順利實施且不影響已購車市民的切身利益,對在國六排放標準實施之前已銷售并開具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的國五排放標準輕型汽油車,和全市轄區內經銷商庫存的且汽車產品合格證標注發證日期或者進口汽車《貨物進口證明書》標明的海關簽發日期為國六排放標準實施之日前的國五排放標準輕型汽油車,允許其在2019年12月31日前辦理注冊登記。
同時,“在用車新排放標準的實施,改變了以往按照車輛排放階段劃定檢測限值的要求,對所有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均采用統一檢測限值,并且在檢測限值要求上相較舊標準更加嚴格,進一步壓縮了超標車輛的排放空間。”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為確保在用車新排放標準能夠嚴格落地,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提前對標新國標,明確技術要求及注意事項,提前完成市監控平臺技術測試和軟件升級,保持系統每日動態優化。在此基礎上,通過線上、線下宣傳,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
此外,進行不合格車輛復檢時,成都市要求相關機構不但要調取車輛維修信息,還要據此對復檢車輛維修情況進行認真核查,通過后方可上線復檢。嚴格的管控措施和檢測手段加速了老舊車輛的淘汰進程。
從四個方面著手突破,抓好移動源污染防治
據成都市最新的大氣污染物源解析結果,在全市PM2.5和PM10排放中,移動源綜合貢獻率分別達33.5%和28.7%,其中移動源NOX排放占全市排放總量的66.9%。
“成都市從源頭控制、在用車減排、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油氣回收監管等4個方面著手突破。”蔣光輝介紹。
在源頭控制方面,成都市除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外,還采取尾號限行、發放燃油貨車“入城證”等方式減少污染物排放。同時,加速淘汰老舊車輛,于2018年基本完成“黃標車”淘汰工作,2019年又采取多種措施淘汰14萬余輛老舊車。大力推廣新能源車,推進公交車、出租車、物流車、環衛車、混凝土運輸車等新能源化。
在促進在用車減排方面,成都市采用遙感監測、黑煙抓拍、便攜式設備檢測等技術手段對柴油貨車尾氣排放開展路檢路查、入戶抽測,督促超標排放車輛進行維修治理。同時,嚴格執行國家在用車新排放標準,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施汽車尾氣檢測I/M制度和對環檢機構實行記分制。
成都市機動車中心主任田紅介紹,《成都市機動車檢驗機構排氣檢測業務監管實施辦法(試行)》規定,對檢驗機構實施“累積加重處罰”積分管理,對存在違規行為的檢測機構,根據記分情況對其進行通報、約談。
在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方面,出臺《成都市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監督管理規定》,將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排放納入監管范圍;在全國率先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備案登記和標志管理;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促進老舊工程機械淘汰。
在加強油氣回收監管方面,成都市實現加油站(儲油庫)油氣回收裝置檢測全覆蓋,確保油氣回收裝置正常運行,減少VOCs排放。選取國控點周邊典型加油站,對其加油槍等設備設施進行改造,要求其安裝在線監控設備。
五大動作多管齊下,緩路堵、減排放
“機動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也帶來了交通擁堵問題。”成都市交通發展研究院總工程師羅斌分析說,參考高德地圖發布的《2019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在我國50個主要大城市中,成都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排名第18位,交通健康指數為58.6%,處于亞健康狀態,整體交通環境不容樂觀。
為改善交通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成都市各部門近幾年持續推進“緩堵保暢”,通過科學實施車輛限行政策、加快道路停車基礎網絡建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持續改善城市慢行環境、積極推進交通精細化管理等手段,保障成都市在機動車不限購、保有量超500萬的情況下,全市道路交通擁堵狀況總體可控。
在科學實施車輛限行政策方面,倡導公眾工作日每周少開一天車,通過空間換時間,為軌道公交發展贏取時間。在加快道路停車基礎網絡建設方面,不斷完善“環+放射狀”城市高快速路建設,建成區四級路網密度超過8公里/平方公里,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同時停車配建機制日趨完善,車位比約為0.9,停車環境不斷改善。在改善城市慢行環境方面,成都市堅持把綠道建設作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依托道路、河道、公園、綠地,加快城市綠道規劃與建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