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戶部巷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變肥料
吞進去的是垃圾,吐出來的是肥料。在武昌戶部巷,一座現代化的廚余垃圾環保處理間近日建成投用,通過垃圾分類,300多家商戶產生的廚余垃圾不出戶部巷,就地回收、就地處理、就地轉化,循環再利用。
12月20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戶部巷探訪,只見一座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的廚余垃圾環保處理間藏身長江大橋下的漢陽門公園休閑廣場,綠色、灰色的外墻裝飾與園林環境融為一體,如不走近細看,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座廚余垃圾環保處理間。武昌區中華路街道環衛所環衛工人胡明容將裝有廚余垃圾的綠色垃圾桶推到一臺濕垃圾分類處理機跟前,她按下手中的遙控器,垃圾桶徐徐上升,垃圾卸料處理自動完成,伴隨著一陣機器轟鳴聲,一桶廚余垃圾瞬間處理完成,變成了肥料。
“垃圾分類,就地回收處理,給我們減輕了很多環衛工作量。”胡明容說,戶部巷以前產生的廚余垃圾都需要集中轉運到別的垃圾轉運站集中處理,現在省去了轉運環節,廚余垃圾就地處理,日產日清不過夜,處理效率大大提高。
廚余垃圾環保處理間共安裝有4臺濕垃圾分類處理機,每臺機器的日均垃圾處理量約500千克,整座處理間的單日廚余垃圾處理量可達2噸。中華路街道戶部巷管委會綜合執法隊隊員蔡浩介紹,戶部巷廚余垃圾單獨存放、單獨回收,經無害化處理后轉化成肥料,可以提供給園林綠化等就地使用。通常情況下,20桶濕垃圾經處理后,可以轉化成約1桶肥料,較好實現了垃圾減量、綠色循環再利用的目標。
中華路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戶部巷垃圾分類實施成效明顯,街巷環境品質得到改善,商戶垃圾分類意識不斷提升,嚴格按照要求分類投放。街巷內垃圾暴露、亂堆亂倒、亂潑油污等現象基本杜絕。街巷地面保持干凈整潔、無油污,為市民、游客創造了良好的就餐體驗,成為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