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疫醫廢日產日清
身穿白色防護服,頭戴護目鏡、口罩,手上戴著橡膠手套,1月11日深夜,“全副武裝”的河北綠蘿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以下簡稱綠蘿醫廢處置中心)的收運員王奇和周玉龍來到河北省新樂市邯邰鎮堅固村,對村里的生活垃圾進行收運清理。這是他們今日行程的最后一站。
“堅固村在1月7日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按照河北省規定,發現確診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的居民小區(村莊)產生的廢棄口罩及其他生活垃圾,納入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管理,這讓我們的工作比以前多了很多。這幾天,我們的收運員都是每天5點到崗,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路線,分批、分次將醫療廢物全部清運,一趟下來得10個小時以上。”綠蘿醫廢處置中心負責人連杰說。
確保涉疫情醫療廢物日產日清
全面消毒、分類收集、裝袋打包,接近1月12日凌晨時分,王奇和周玉龍將堅固村里的生活垃圾全部裝上了轉運車。此時,室外氣溫已降至零下5℃,在經過細致消殺后,轉運車按照規定的路線,載著收集的涉疫情醫療廢物駛回處置中心。
“堅固村有一萬多人,是附近較大的村莊,生活垃圾產生量較大。為確保應收盡收,避免過夜,我們將這里作為收集的最后一站,也是離我們處置中心最近的一站,方便收集后即刻進行處理。”連杰介紹。
由于疫情防控期間出入小區不便,王奇、周玉龍和同事們已經連續好幾天吃住在單位。他們駕駛著醫療廢物轉運車穿梭于石家莊市藁城區、新樂市等10個縣(市、區)的多個中高風險區域、醫療機構、集中隔離點、核酸檢測點之間,將當天產生的醫療廢物運送至處置中心,實現了醫療廢物日產日清,避免二次污染。
這些工作是河北省全面強化涉疫情醫療廢物收集、處置的一個縮影。
石家莊市、邢臺市發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后,河北省生態環境系統迅速行動。1月5日,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召開全系統醫療廢物污水廢棄口罩環境管理工作視頻會議,對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醫療廢水和城鎮污水監督管理以及環境應急監測等進行全面安排部署。
密切關注疫情發展,1月10日下午,省生態環境廳再次召開視頻會議,指導石家莊、邢臺兩地生態環境部門持續緊盯本轄區中高風險地區、定點醫院等關鍵區域,加強醫療廢物轉運、處置監管指導,確保按照相關方案要求落實到位,切實摸清底數,嚴格按照規范開展處置、監測工作,守好最后一道防線,嚴防病毒傳播。
提升應急處置保障能力
1月11日深夜,裝滿醫療廢物的轉運車緩緩駛入位于新樂市經濟開發區的綠蘿醫廢處置中心廠區。停車、消毒、稱重,經過層層“關卡”后,轉運車進入處置車間的卸貨區。
王奇和周玉龍下車打開車廂門,和兩名同樣“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一起,將這些成袋的醫療廢物從轉運車上卸下來,送進自動化處置車間。
在這個雙層微負壓設計的自動化處置車間,外界的新鮮空氣可以進來,里面的有害氣體出不去。操作人員只需在處置中心的中央控制室,不時調整相關系統參數,就能通過大屏幕上的實時監控,對整個生產線進行控制。
“自1月3日起,我們的醫療廢物收集、處置量開始增加,由日處理9噸左右增加到了峰值的29噸。”連杰介紹,為了應對驟增的醫療廢物處置量,綠蘿醫廢處置中心按規定啟動了應急設備,全天24小時運轉,以增大處置量,達到應收盡收。
目前,綠蘿醫廢處置中心的3條醫療廢物處理線正在滿負荷運轉。一袋袋醫療廢物通過自動傳送帶,從冷藏庫直接送至微波消毒處理設備中毀形、破碎,然后進行45分鐘95℃的微波殺菌、消毒。經過冷卻,處理后排出的殘渣由密閉的出料系統輸送到廢渣轉運車,進行填埋處理或送到發電廠焚燒。
為確保涉疫情醫療廢物日產日清,省生態環境廳協調石家莊、邢臺提升醫療廢物應急處置保障能力。
目前,石家莊市醫療廢物處置企業有4家,除綠蘿醫廢處置中心外,石家莊市還篩選了兩家生活垃圾焚燒企業為應急處置企業,做好協同處置涉疫情醫療廢物準備;邢臺市有醫療廢物處置企業兩家,在提升處置能力的同時,邢臺市將兩家危險廢物處置企業納入應急處置備選企業名單,確保涉疫情醫療廢物就近、就地、及時處置。
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持續跟蹤,加強指導,及時協調石家莊、邢臺兩地生態環境部門啟動應急處置備選企業,確保醫療廢物安全有效處置。同時,強化醫療廢物專用運輸車輛調度,加密中高風險區醫療污水、城鎮污水的檢測,督導隔離觀察點污水處置設施建設,加強對醫療廢物處置單位、應急備選處置單位的環境執法檢查,對處置單位積極開展幫扶,督導企業規范、安全、有效處置醫療廢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