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洋環境保護條例推動海清岸凈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遼寧省《大連市海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今年1月1日實施以來,對大連市海洋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建立灣長制,為海灣生態環境標本兼治奠定基礎。從改善海灣生態環境質量入手,壓實地方黨委政府海灣生態環境治理的主體責任,是構建護海治海長效機制的關鍵。建立以灣長制為抓手的陸海統籌協調機制,則是推動海灣生態環境標本兼治的有力舉措。依據《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大連市全力推進灣長制的建立。通過跟蹤遼東灣灣長制的工作思路、組織體系構建、管控單元劃分等進展情況,全力推進大連市覆蓋黃、渤海全海域的灣長制體系建立工作。目前,《大連市灣長制工作方案》已印發,制定(訂)《大連市灣長制巡灣(巡查)工作規定》《大連市灣長制2021年度巡灣工作方案》,正在編制《大連市灣長制實施方案》,預計于今年10月完成。屆時,大連市將建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三級灣長體系;建立鄉鎮(街道)巡查員隊伍;明確管控單元與管控任務;建立灣長制運行體系,進而逐步建立健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推動大連市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建立海上環衛工作機制,進一步解決海洋垃圾污染問題。按照《條例》規定,大連市在學習借鑒先進地區海上環衛成功經驗基礎上,緊扣管理形勢需要,以問題為導向,根據《大連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制訂印發《大連市海上環衛工作方案》,明確了海上環衛工作責任主體、工作內容及工作要求,開展了傅家莊、星海灣、夏家河子、大黑石、塔河灣、泊石灣、金石灘、仙浴灣等8個海域海洋垃圾監測。建立海上環衛和沿岸海域海灘清單,建立了長效管控機制,重點對海濱浴場和人員相對集中的海域海灘加強衛生保潔,有效解決了大連市旅游季節海濱浴場海洋垃圾污染問題。
完善海洋環境污染應急體系,實現應急信息和應急資源共享。按照《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大連市制訂科學具有可操作性的海上污染處置預案。當發生海洋污染事故時,全市各方按照預案形成快速響應、迅速聯動、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第一時間控制、減輕或者消除污染損害,實現政府企業間共享應急資源及資源利用的優化,加快了海洋環境應急聯合響應速度,細化和明確了政府各部門、各涉海企業和單位的職責和義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