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給中央第五生態環保督察組送來錦旗
墻外貼上了瓷磚,地面做了硬化,門口有了綠植,污水沒了,臭味沒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紅運花園北苑小區居民田景余驚喜地發現,家門口臟臭的垃圾中轉站已經煥然一新。
8月28日,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收到居民反映“中央花園四期對面垃圾中轉站建設簡陋,大門口污水長期產生惡臭影響附近居民生活”的信訪件。短短幾天,這個垃圾中轉站舊貌換新顏,附近的市民為此特地給督察組送來一面錦旗和一封手寫感謝信。
9月9日,記者來到武侯區晉吉北街垃圾中轉站。掩藏在公園旁的垃圾站,墻面貼上了瓷磚,里面垃圾桶整齊排列,炎炎烈日下聞不到一點異味。
“以前可不是這樣的。”73歲的田景余住在附近的紅運花園北苑小區,每天外出買菜、趕公交都必經中轉站門口,一天要往返五六趟。整改前,垃圾中轉站頂部是敞開的,雖然有大門隔離,但早晚壓縮清運垃圾時,污水就沿著不平整的地面四處流淌,“臭得很,周邊居民意見很大”。
據晉陽街道辦副主任呂敬東介紹,垃圾中轉站建于2017年,覆蓋紅運花園、中央花園等多個小區1000多戶居民,每天早晚收運垃圾七八噸。由于設備、技術及管理缺失等多方面原因,存在異味和污水橫流現象,引發居民向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投訴。
接到督察組的交辦件后,武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相關區負責人及晉陽街辦、區綜合執法局、區住房建設和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帶領工作專班前往現場開展調查處理工作。
“經核查,群眾反映情況屬實,相關部門馬上啟動整改工作。”成都市武侯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對于老百姓的投訴,我們照單全收,立即整改。”晉陽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呂敬東說。針對相關問題,晉陽街道辦采取“兩步走”的方式推動整改。一是完善大門內排污管道,增設沉淀池,修補破損地面,避免污水存積;二是要求環衛公司加密垃圾收運頻次,確保日產日清,并及時對垃圾中轉站進行清洗消殺,減少異味產生。
“后續還會增加負壓除臭設備,保證讓周邊老百姓滿意,并且舉一反三,確保轄區內不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呂敬東說,下一步,還將加強周邊環境的整治,修整樹木、補栽綠植,改善綠地景觀。
整改后,工作專班對周邊群眾進行了回訪,大家對投訴辦理結果均表示認可。9月8日,督察組駐地收到了落款為“成都市民”的一面錦旗和一封感謝信,錦旗上的“為民辦實事”異常醒目,感謝信中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自從2017年開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以來,成都市環境空氣明顯改善,藍天白云的天數也越來越多了,成都市民也深刻體會到了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美景。”
(本報駐四川記者站記者王小玲對本文亦有貢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