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消費量“數字替代”,“兩高”項目煙氣直排
9月17日,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通報的典型案例中,吉林省遼源市因能耗雙控工作不到位,高耗能高排放(以下簡稱“兩高”)項目違法建設、違法生產問題被點名批評。
煙氣直排,周邊群眾怨聲載道
“這是氣兒啊、味兒啊、還是灰啊?”
“灰,氣兒也有,那煤氣味兒老熏人了。”
“我院里種的白菜頂上,黢黑黢黑的,全是灰,黑灰。”
“老埋汰了。”
在吉林鑫達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鑫達公司)附近,群眾向督察組強烈反映這家公司煙氣排放污染周邊環境的問題。
結合前期掌握的相關線索,督察組直奔位于遼源市東豐縣橫道河鎮的吉林鑫達公司查看情況。
“遠遠就能看到煙囪在冒煙,煙氣拖尾明顯,顏色明顯異常。”剛到吉林鑫達公司附近,督察人員就通過觀察煙氣,初步懷疑相關治理設施可能存在問題。
在督察人員的詢問下,吉林鑫達公司煉焦廠相關負責人稱,自今年1月公司300萬噸鋼配套120萬噸/年煉焦項目投產以來,脫硫、除塵設施一直沒有投運。
督察組進一步調閱資料后發現,這一煉焦項目也未按要求建設干熄焦、脫硝設施。
“就是自投產以來,煉焦廢氣在長期直排。”督察人員指出。
督察組對煉焦廢氣采樣檢測發現,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高達1928mg/m3,超過排放標準18.3倍。
記者咨詢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相關專家得知,一般120萬噸/年的煉焦項目投產后,如果配套環保設施不運行,一年的環保成本就能節省4000萬元。如果還有環保設施沒有建設,也會節省部分購買設施設備的費用。
煉焦項目未批先建,煤炭替代方案數據不實
督察組進一步調查發現,2018年以來,吉林鑫達公司新建的14個鋼鐵配套項目,均存在違法建設或投產問題。其中,上述120萬噸/年煉焦項目在未取得節能審查、施工許可等手續的情況下,擅自于2019年4月開工建設。
在督察進駐前夕,吉林省能源局、省發展改革委先后為吉林鑫達公司的120萬噸/年煉焦項目補批了煤炭替代方案、節能審查意見等相關手續。
但督察發現,遼源市政府上報的煤炭替代方案明顯不實,其擬通過調整一家煤炭生產企業煤炭消費量統計數據,實現43.56萬噸的煤炭消費量替代,實際上這家企業年度煤炭消費量并未減少,純屬“數字替代”。更為令人詫異的是,在國家三令五申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的情況下,吉林鑫達公司仍違法違規新增煉鐵產能。
2017年4月,這家公司擅自將1臺450立方米高爐擴容至660立方米,違法新增煉鐵產能約20萬噸。此外,吉林鑫達公司還租賃了3臺早應淘汰的小高爐,違規生產鐵水煉鋼,鐵水使用量累計達206.6萬噸。值得注意的是,這3臺小高爐均為非法建設,污染治理設施簡陋且運行異常。
記者注意到,在吉林鑫達公司提供的繳納罰款明細中,有多個細節值得玩味。比如,8月26日,在督察組進駐吉林省當天,吉林鑫達公司對東豐縣房屋和城鄉建設局此前處罰的8個違規項目集中繳納了罰款。但罰款明細顯示,此前吉林鑫達公司對2018年以來的相關違規項目并未繳納罰款。記者不禁追問:這是巧合,還是另有蹊蹺之處?
地方發展、保護要平衡,企業項目建設需合法
“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不能‘一刀切’,但相關項目在建設、運行時一定要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督察組認為,相關部門對“兩高”項目審批和監管要求嚴格,才能引導和倒逼企業加快技術升級改造,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助力地方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記者了解到,遼源市是“十三五”時期全省唯一一個能耗雙控兩項指標任務均未完成的城市,也是唯一一個“十三五”前四年碳排放強度不降反升的城市。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1年1月~8月,遼源市經省、市兩級發展改革部門節能審查通過的項目12個,能耗總量高達48.4萬噸標準煤,已超過吉林省擬向遼源市下達的“十四五”新增用能控制指標,遼源市能耗雙控壓力進一步加大。未來,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過程中,如何找到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最佳平衡點,是遼源市亟待思考的問題。
作為遼源市的支柱企業,吉林鑫達公司對其自身現存的問題如何進行全面、徹底的整改,如何規范自身行為、擔起綠色發展的企業責任,不僅是其當下面臨的問題,也是吉林鑫達公司未來長久發展需要完成的必答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