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白洁少妇系列h,小小水蜜桃免费影院,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媒體/合作/投稿:010-65815687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發郵件

 為助力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谷騰環保網隆重推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技術與企業新媒體傳播計劃》,七大新媒體平臺,100萬次的曝光率,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帶來最大傳播和品牌價值。

    
谷騰環保網 > 新聞信息 > 正文

又是“COD去除劑”惹的禍!阜新污水廠爆炸事故原因找到了

更新時間:2021-09-26 09:26 來源::環保圈 作者: 閱讀:11470 網友評論0

 還記得去年7月12日,遼寧省阜新市發生的污水處理廠爆炸事故嗎?當時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爆炸瞬間的天空都被照亮,附近多個居民家的玻璃被震碎。事故發生后,國務委員王勇做出重要批示,遼寧省省長劉寧親赴現場指導并表示,不要帶血的GDP。

 近日,阜新市應急管理局已經發布了《阜新氟產業開發區碧波污水處理廠“7.11”一般爆炸事故調查報告》(下稱《報告》)。結果顯示,爆炸的直接原因是該污水廠違規使用氯酸鈉催化劑,在儲存時與赤砂糖發生化學反應發生爆炸,爆炸現場形成的沖擊波相當1.0-1.5tTNT當量。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通報的陜西環保集團旗下企業環境違法案件,氯酸鈉正是“COD去除劑”的主要組分,使用“COD去除劑”也被認定為“通過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方式逃避監管違法排放污染物”,相關企業也遭到了罰款40萬元的處罰。

01 氯酸鈉與赤砂糖反應發生爆炸

 2020年7月12日,遼寧省阜新市太平區人民政府發布了一則《關于阜新氟產業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發生爆炸事故的通報》。其中顯示,2020年7月11日晚8:40左右,阜新氟產業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水解酸化車間發生爆炸事故。

根據網上流傳的當地居民拍攝的視頻顯示,爆炸瞬間天空都被照亮,附近多個居民家的玻璃被震碎。

 據《新京報》報道,多名阜新市市民表示,7月11日晚間聽到兩聲巨響,得知是阜新市一化工園區內的污水處理廠疑似發生爆炸。附近居民稱,事發企業位于工業園區,經常排放出刺鼻氣體。

 事故發生后,阜新市委、市政府和阜蒙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應急管理、消防、公安、生態環境等部門第一時間趕赴救援,現場已有效控制。

 污水處理廠及鄰近周邊部分廠房、居民住房玻璃震裂,事故未造成重大財產損失,未造成人員死亡、重傷,2名輕傷人員留醫院治療,15名人員留院觀察,其他送醫人員已經離院,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經過調查,2020年9月28日,阜新市應急管理局發布了《阜新氟產業開發區碧波污水處理廠“7.11”一般爆炸事故調查報告》,對事故的原因做出了認定。

 《報告》顯示,2020年7月11日20時38分,阜新氟產業開發區碧波污水處理廠藥劑庫發生爆炸事故,造成廠區內2人輕傷,廠區南側一臨時工棚施工人員15人留院觀察,事故周邊企業建筑物門窗大面積毀壞,直接經濟損失達598.3萬元。

 據調查,該污水處理廠是由廣東益諾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益諾歐公司”)運營的。2017年12月12日,阜蒙縣政府、氟產業開發區管委會與益諾歐公司簽訂《遼寧阜新氟產業開發區阜新碧波污水處理廠項目協議書》,授予益諾歐公司特許經營權,對碧波污水處理廠進行再投資、工藝升級并運營。

 益諾歐公司公司獨立運營期間,擅自在BAF池投放催化劑,該催化劑經大連理工大學司法鑒定中心鑒定,結果為純度95.1-99.8%的氯酸鈉,為易制爆危險化學品。

 但是,碧波污水廠自主竣工驗收報告及工藝優化技術方案中所涉及工藝及原輔材料中均不包含氯酸鈉。并且在事故調查初期,該企業的技術總監李宇偉自己不承認,并阻止手下員工提及企業使用氯酸鈉催化劑。后經深入調查,他才承認了企業投放氯酸鈉的事實。

 而之所以發生爆炸,正是與這些氯酸鈉有關。原來,碧波污水廠的藥劑庫為彩鋼保溫板輕體簡易房,容易蓄熱、導熱。由于里面儲存的氯酸鈉、赤砂糖、生石灰等化學品混存,且包裝均有破損。結果在高溫的狀態下,散落的氯酸鈉與赤砂糖發生化學反應,引發了第一次地面劇烈爆炸。

 而隨后,由于爆炸力將大量未爆炸的氯酸鈉、赤砂糖以及PAC、PAM等可燃物掀至半空中,結果又導致發生了更為劇烈的第二次空中爆炸,爆炸現場形成的沖擊波相當1.0-1.5tTNT當量。

 最終,報告對事故責任人做出處理建議,益諾歐公司副總經理、技術總監李宇偉建議給予上一年年收入60%的行政處罰,計16.56萬元,并建議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其他相關責任人如益諾歐公司派駐碧波污水廠臨時負責人,益諾歐公司工藝工程師、碧波污水廠安全員等也都給予了相關的處理建議。

 同時,對于向益諾歐公司銷售氯酸鈉化學品的廣州小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廣東華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報告》也建議公安機關進一步偵查。

02 使用COD去除劑被認定為“篡改偽造監測數據”

 看似只是一例普通的爆炸事故,但報告中尚且存在很多疑點,例如,原輔材料中不包含的氯酸鈉,為什么會出現在碧波污水廠的庫房中?事故調查初期,益諾歐公司技術總監李宇偉為什么不承認,并且阻止手下員工提及企業使用過氯酸鈉?

 原來,氯酸鈉就是污水處理行業內俗稱的“COD去除劑”,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還公布過全國首例因為使用COD去除劑而被認定為“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案例。

 1月22日晚間,生態環境部通報陜西環保集團旗下企業環境違法案件,神木市污水處理廠由于使用“COD去除劑”處理污水,被認定為“通過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方式逃避監管違法排放污染物”,處以20萬元和40萬元罰款。(相關閱讀:全國首例!污水廠使用COD去除劑被認定為“篡改偽造監測數據”)

 2020年5月,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和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現場調查時發現,神木污水處理廠正在使用一種叫做“COD去除劑”的藥劑,對污水進行“處理”。

 隨后,環境部對該去除劑進行了模擬實驗,分析研究組分及COD去除功效,還組織相關行業專家論證,并咨詢了法律專家,最終得出結論:

 “COD去除劑”主要組分為氯酸鈉,該物質并不能真正去除水中的COD,只是掩蔽了COD的測定過程,使得COD的測定結果偏低,該污水處理廠使用該物質處理污水,應認定為“通過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方式逃避監管違法排放污染物”。

 環境部的這一認定,歷史上第一次為使用“COD去除劑”的行為進行了官方定性——該行為屬于“通過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方式逃避監管違法排放污染物”。

 隨后,地方生態環境局對該污水處理廠進行立案處罰,共處以20萬元和40萬元罰款,并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

 同時,環境部門還將該污水處理廠涉嫌環境違法的問題移送給了公安部門,公安部門立案后,對該廠應急系統負責人郄某、直接責任人高某予以行政拘留。

 生態環境部要求,各地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以案為鑒,舉一反三,不斷優化執法方式,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依法查處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促進企業自覺守法,維護公平競爭環境。

 這起“COD去除劑”案件公布后,在污水處理行業內部引起了極大震動,引發業界熱議。有《環保圈》的讀者表示,這起案件就是環保行業的“三聚氰胺”事件,對這種苗頭性傾向性的投機行為要及時制止,堅決糾正行業里的不正之風!!

 隨后,今年4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又表示,對于類似“COD去除劑”這樣的數據造假問題,環境部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他表示,近年來,各地在日常監督執法中,依法查處了一批監測數據造假案件,其中使用“COD去除劑”干擾水質監測數據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

 從這個案例看,對于生態環境執法領域出現的新問題,要善于運用新技術,加強調查研究,通過現場勘查、水質監測、物料衡算、資金往來、運營記錄等查找發現蛛絲馬跡,切實提升執法的針對性、時效性。

 “對于類似數據造假問題,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同時公開通報,發揮警示作用,形成有力震懾。”曹立平說。

在地方,各地也積極跟進,浙江就破獲了全省的首例“COD去除劑案”。

 今年8月12日上午,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召開湖州公安“守青山、護綠水”專項行動通報,公布了七年來破獲的環食藥知領域十大典型案例。其中,“長興警方破獲全省首例使用(COD去除劑)篡改監測數據污染環境案”榜上有名。

延伸閱讀:

 又一起!浙江破獲首例“COD去除劑案” 戳穿那些“假治污”的“真把戲”

 經審查,自2019年11月以來,長興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系市級重點排污單位)為解決污水中COD(化學需氧量)含量長期超標的問題,購入COD去除劑(氯酸鈉混合物)違規添加到待檢測污水中。

 據湖州市公安局介紹,這起案件是浙江省首例使用“COD去除劑”篡改監測數據污染環境案。

 了解了這些背景之后,其實遼寧阜新碧波污水處理廠為什么會儲存氯酸鈉,面對調查技術總監為什么不承認使用過氯酸鈉,就不言自明了。該廠庫房里存儲的氯酸鈉,大概率也是被當做“COD去除劑”來使用的。污水廠自己也知道這樣做不對,所以才會在調查時試圖隱瞞。

 事實上,氯酸鈉導致的爆炸事故,遼寧阜新碧波污水處理廠并非首例。早在2018年7月,四川宜賓就曾經發生過一起因COD去除劑引發的爆炸案。

 2018年7月12日18時42分33秒,位于宜賓市江安縣陽春工業園區內的宜賓恒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宜賓恒達公司”)發生重大爆炸著火事故,造成19人死亡、1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142余萬元。

 經過調查,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操作人員將2噸標注為原料的COD去除劑(實為易爆危險化學品氯酸鈉)當作丁酰胺,補充投入到2R301釜中進行脫水操作,結果引發爆炸著火。爆炸釋放的高溫甲苯蒸氣還與外部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產生二次爆炸,并引起車間現場存放的氯酸鈉、甲苯與甲醇等物料殉爆殉燃和其它車間著火燃燒。

 最終,該事故導致宜賓恒達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光輝等15人被移送司法,江安縣工業園區安環局局長袁世鋼等4人接受紀委監委調查,江安縣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執行主任萬倫等44人被建議給予黨紀政務處分和組織處理。

 如今,有了遼寧阜新碧波污水處理廠的事故教訓,又有陜西和浙江通報作假的前車之鑒,污水處理行業對于“COD去除劑”應該會引起重視了。使用“COD去除劑”,一方面冒著治污造假被通報的風險,另一方面也會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得不償失,還不如踏踏實實地把污水處理做好,做到穩定達標排放,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關于“又是“COD去除劑”惹的禍!阜新污水廠爆炸事故原因找… ”評論
昵稱: 驗證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谷騰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