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國之大者” 堅持穩中求進 扎實推進陜西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谷騰環保網訊】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已經明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已作出系統安排部署。陜西省生態環境系統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論述以及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記“國之大者”,堅持穩中求進,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推動陜西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為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生態環境力量。
充分認識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大意義
我們要結合陜西省工作實際,進一步深刻學習領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4個迫切需要”的重大意義,增強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信心。
進一步深刻認識和把握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陜西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陜西省污染排放強度仍處高位,大氣環境質量處于“氣象影響型”階段,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尚不穩定。水資源分布不均,黃河流域個別支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水體納污能力,水質時有波動。土壤污染潛在風險不斷累積。必須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以碳達峰倒逼總量減排、源頭減排、結構減排,突出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量,進而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進一步深刻認識和把握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根本路徑。陜西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能耗強度偏高、“兩高”行業占比偏大,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任重道遠。唯有以綠色低碳為鮮明導向,真正把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地位體現到全局工作中,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全力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才能加快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進一步深刻認識和把握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推進美麗陜西建設的內在要求。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十四五”時期,是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只有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才能真正實現美麗陜西建設的目標。
全力以赴做好生態環境領域碳達峰、碳中和重點工作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明確要求,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我們要堅定信心、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扎實做好生態環境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
強化系統觀念,加快推動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深入學習領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把降碳擺在突出優先的位置,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深入推進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統籌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落實《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扎實開展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在煤化工和煤電行業積極開展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試點,推進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和污染物減排協同增效。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加大生態保護監管力度,持續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全面實施排污許可制,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和損害賠償,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落地見效。
強化源頭管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嚴格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落實污染物排放區域削減要求。建立全省“兩高”項目環評管理臺賬,對市縣已批復環評文件的“兩高”項目開展技術復核,對建成和在建“兩高”項目加強監督檢查,發現問題依法嚴肅查處。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動“三線一單”在政策制定、環境準入、執法監管等方面的應用,探索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納入“三線一單”。嚴格規劃環評審查和項目環評準入,優化石化、煤化工等重點產業布局,加快構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綠色低碳現代化產業體系。
強化市場作用,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充分利用全國碳市場機制,進一步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認真履行全國碳市場省級職責,穩步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陜西平臺建設。加強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持續做好電力等納入碳市場的八大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監測、核算報告、核查審核工作,繼續做好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后續工作。組織開展八大行業年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煤以下排放單位的碳排放數據摸底工作。
強化創新引領,著力推進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穩步推進延安市、安康市國家低碳城市和商洛市、西咸新區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建設,組織評定陜西省第二批低碳示范單位。加快推動延長石油、中石油長慶油田伴生氣綜合利用,積極開展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制研究,持續推進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著力構建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低碳技術創新研發機制,加快推進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CCUS)推廣應用,實施應用煤基化工二氧化碳加氫技術,放大國華錦界電廠15萬噸碳捕集項目運營示范效應,持續推進延長石油集團100萬噸CCUS示范項目建設。積極引導重點行業深入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生態環保產業新增長點。
匯聚強大合力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全省各地各部門各方面要注重處理好4對關系,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齊抓共管、協同發力、久久為功,確保陜西省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夯實政策標準“支撐點”。立足陜西省情實際,聯合有關部門從法規、政策等方面逐步探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創新性制度和具體措施。積極推動出臺碳達峰行動方案、《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構建陜西省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明確碳達峰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對照國家技術標準,摸索出臺地方性標準和行業性標準,進一步豐富碳排放技術標準體系,筑牢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基礎。
用好生態環保督察“助推器”。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及時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任務落實情況納入省級生態環保督察,推進綠色轉型、節能降碳、增加碳匯等工作。既注重正向傳導壓力,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推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又堅決糾正運動式“減碳”,堅持先立后破,杜絕“一刀切”。發揮好督察“利劍”作用,壓緊壓實責任,統籌有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舞好成效考核“指揮棒”。按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工作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陜西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評分細則,扎實開展好對各市(區)和省級相關部門的污染防治攻堅成效考核,推動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充分發揮考核導向作用,強化考核結果的反饋運用,激勵地方和部門積極擔當作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各項任務落地落實見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好宣傳教育“組合拳”。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開展碳達峰、碳中和主題宣傳,營造良好社會輿論氛圍。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強化社會動員,積極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知識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科普教育活動,增強各類人群的節約意識、環境意識、生態意識,加快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作者系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