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長江保護法》!四部門會商三峽水庫生態調度試驗
【谷騰環保網訊】為深入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切實推進長江水生態保護,5月25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與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共商2022年三峽水庫促進產漂流性卵魚類自然繁殖生態調度試驗方案。
而在今年4月,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三峽集團、漢江集團等水庫管理單位已提前編制2022年長江流域主要水庫生態調度試驗計劃。
據了解,這將是自2011年以來連續第12年開展的促進產漂流性卵魚類自然繁殖生態調度試驗。
產漂流性卵魚類的自然繁殖對人工洪峰有明顯響應
長江干流是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和鳙魚)的主要天然原產地,由于過度捕撈、水質污染,以及受到圍湖造田等因素影響,長江流域漁業資源持續衰退,四大家魚產卵規模銳減。
四大家魚在江河漲水過程中產漂流性魚卵,魚卵產出后隨水漂流孵化,仔幼魚在湖泊中育肥生長。每年5月至6月,是長江四大家魚繁殖季節,其產卵需同時滿足水溫達到18℃以上和江河漲水兩個條件。
早在1992年,原國家環境保護局正式批準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中便提出,保障四大家魚繁殖的對策主要是通過運用水庫調度產生人造洪峰促其自然繁殖,即“在家魚繁殖期內,特別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江水溫度保持在18℃以上時,安排2—3次人造洪峰,以促使宜昌至城陵磯江段的家魚產卵”。
研究表明,產漂流性卵魚類的自然繁殖對生態調度形成的人工洪峰有明顯響應。
6次生態調度后,四大家魚產卵量增長86倍。制圖:蔡華偉
生態調度試驗可促進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改善
會商認為,從當前監測數據來看,5月25日三峽水庫水位已消落至155米以下,近期長江中下游水溫也逐步達到開展生態調度試驗的條件,綜合考慮未來來水預測、流域防洪形勢和電網調度需求,決定于6月3日啟動2022年三峽水庫促進產漂流性卵魚類自然繁殖生態調度試驗。
三峽泄洪。劉澍森 岳鵬宇供圖
“生態調度試驗可以促進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的改善,有利于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長江水利委員會防御局負責人曾這樣表示,下一步,在繼續開展試驗效果監測與分析的同時,防御局還將會同有關單位擇機開展促進產漂流性卵魚類自然繁殖的生態調度試驗。
“要進一步優化細化生態調度試驗方案,加強監測預報,密切關注上游水雨情,為生態調度提供有力支撐。”會商強調,根據雨情、水情、水溫等水文條件,及時動態調整調度方案,并向地方水利、航運等部門及時通報相關信息,同時要加強消落調度,確保三峽水庫按期消落到位,密切關注消落期間庫區岸坡穩定,確保防洪安全、工程安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