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煤電淘汰量位居前兩位的山東、河南,“十四五”期間還有哪些潛力待挖?
【谷騰環保網訊】“雙碳”目標下,加快淘汰落后煤電產能,有利于推動煤電結構優化升級,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助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目標的實現。同時,對于減緩氣候變化和改善空氣質量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山東、河南兩省是落后煤電機組較為集中的省份,也是“十三五”期間落后煤電產能淘汰較為積極的省份,淘汰量位居全國第一、第二位,助力我國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力爭關停2000萬千瓦的目標。
進入“十四五”,淘汰(含到期退役機組)3000萬千瓦煤電落后產能,成為新的、更高的目標。但從2021年的數據中能夠看出,山東仍然保持了較高的落后煤電淘汰量,但河南的淘汰量較此前大幅降低,僅為40.5萬千瓦。煤電落后產能集中省份,如何在“十四五”期間繼續發力,推進電力行業減污降碳?
聚焦這一問題,2021年11月—2022年6月,環保團隊自然田聚焦河南、山東兩省,向30座城市信息公開申請獲取煤電基礎信息,實地調研6座城市的16家煤電企業,形成了《重點區域典型省份山東、河南落后煤電淘汰調研與倡導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并于今日下午舉行的“減煤電,加快淘汰落后煤電,助力減污降碳”研討會上發布。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山東7城市中,煤電裝機占總發電裝機容量比重最高達72.2%,僅泰安低于46.7%的全國平均水平;河南13城市中,煤電裝機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最高比重也高達71%。
在碳市場履約方面,山東發電企業碳市場履約力度整體優于河南,未完成履約企業占比4.4%,河南參與履約發電企業數量為山東的36%,未履約占比卻超過10%。在未完成履約企業中,小機組企業履約表現更差。
“從山東、河南兩省未履約的發電企業來看,未完成碳市場履約企業中86%為30萬千瓦以下的小機組企業,其中有一些機組如我們調研的河南許昌兩家煤電企業,已被列入當地淘汰計劃,所以在履約態度上不積極,履約行動力更差。”自然田項目官員袁思檬提到。
實地調研發現,兩省超低排放改造、密閉料棚等措施完成情況較好,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燃煤電廠及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但還存在煤灰類揚塵及超低排放改造穩定運行的問題。例如山東魏橋創業集團下屬燃煤電廠煤炭運輸影響周邊環境,附近道路較臟,有明顯可見黑色煤灰,與周邊居民對生態環境的需求還存在差距。
“十四五”時期是煤電行業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煤電產能,促進煤電機組結構優化,對煤電碳達峰有著重要作用。為了能夠完成既定目標任務,降低煤電行業整體的污染物和碳排放,《報告》建議,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新形勢下,兩省應嚴控煤電項目新增,加快淘汰煤電落后產能以優化煤電產業結構,尚存落后煤電地區應向社會公開存量信息和淘汰時間表,落后煤電淘汰工作可與“三改聯動”結合并警惕“應急備用”擴大化。山東的落后煤電機組淘汰需統籌于產業結構調整,火電行業清潔低碳運輸建設還需要積極開展;河南則應全面淘汰落后煤電機組,發電企業碳市場履約工作也應大力推進。
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環境專委會秘書長王衛權在研討會上表示,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背景下,我國可再生能源將進入大規模高比例發展階段。風電和光伏發電具有波動性、間歇性等特點,大規模接入電網需要煤電機組調峰和調頻,因此,未來新能源電力和煤電將會呈現融合發展,煤電是電網穩定和安全的基礎,將為新能源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新能源則借助煤電的支撐,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發電效率和可靠性,實現高質量發展,完成向主體能源的轉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