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非法捕撈為何不批捕人數是批捕的近三倍?
【谷騰環保網訊】在7月19日召開第四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上,最高檢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長江“十年禁漁”相關14個省(市)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非法捕撈水產品犯罪460件772人,不批準逮捕2253人,不批捕人數是批捕的近三倍。這一數據充分反映出全國檢察機關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辦案,寬嚴相濟,不枉不縱的工作思路。
長江經濟帶14個省(市)檢察機關持續開展非法捕撈專項整治
長江流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典型區域。過去幾十年,由于過度捕撈,導致魚類資源數量減少,長江生態鏈遭到破壞。黨中央、國務院對長江“十年禁漁”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進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
“這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大決策,不僅是民生問題、生態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沿江檢察機關要持續深化開展長江流域捕撈專項整治,既要依法打擊犯罪,也要正確把握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的界限。”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對長江經濟帶14個省(市)檢察機關提出了要求。
兩高兩部出臺《依法懲治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等違法犯罪的意見》,最高檢出臺《檢察機關辦理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刑事檢察工作座談會紀要》《檢察機關辦理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案件有關法律政策問題的解答》等規范和指導辦案的文件,依法認定犯罪,把好入罪關口,區分案件性質和危害大小、情節輕重,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積極貫徹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準確把握執法司法尺度。
14個省(市)檢察機關持續開展非法捕撈專項整治,嚴格落實加強檢察辦案和監督,以保江河、惠民生為宗旨,依法精準促進突出問題整改,長江流域非法捕撈違法犯罪的態勢已得到明顯遏制。
數據顯示,在不批準逮捕2253人中,不構成犯罪不批準逮捕46人,無社會危險性不批準逮捕1867人;提起公訴5889件9370人,不起訴7643人,其中不構成犯罪不起訴131人,犯罪情節輕微不起訴7404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206件、撤案768件。
對非法捕撈不捕不訴案件從寬處理后怎么辦?
按照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對情節較輕的初犯、偶犯到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自愿認罪認罰,愿意進行生態補償,有悔罪表現,檢察機關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
踐行溫情司法,加強能動履職,對非法捕撈不捕不訴案件并不是“一放了之”。
2020年春末至夏末,王大爺等10名老人經人組織,多次前往長江張家港段江心沙島等處,非法捕撈螃蜞逾萬公斤,出售獲利10余萬元。檢察官在辦案中了解到,涉案老人多為土生土長的江邊農民,平均年齡超過60歲,文化程度低,都是為了生計且不了解國家政策才從事犯罪行為。在綜合考慮案件事實、聽證意見后,張家港市檢察院對涉案10名老人作出不起訴決定,督促其支付生態修復費用,并現場進行公開宣告、集中訓誡。考慮到王大爺家境較為困難,犯罪所得大部分用于給妻子治療重病,讓王大爺采用巡江護漁的方式進行勞務代償,實現退贓退賠。
“辦案同時落實以案釋法,讓人民群眾熟悉非法捕撈的法律規定和違法后果,并結合辦案督促相關部門做好退捕漁民的補償、轉產和社會保障工作。”張軍說。
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檢察院通過發出檢察建議,推動退捕漁民集體上岸,納入社保體系,轉型就業,從“捕魚人”轉變為“護魚員”,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表彰。
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長江流域非法捕撈違法犯罪的態勢得到明顯遏制,上游一級支流赤水河魚類種類從專項活動開展前的108種恢復至169種,長江中下游鄱陽湖、洞庭湖再次出現長江刀鱭溯河洄游、江豚嬉戲現象。
目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繁重。最高檢要求,針對服務保障長江“十年禁漁”,檢方不僅將持續深化開展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更將依法懲治非法引進、釋放、丟棄外來入侵物種等違法犯罪行為,并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督促相關部門履行外來物種防控管理職責。
圖為檢察機關增殖放流修復生態。江西省人民檢察院供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