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7家園區試點近零碳排放園區
【谷騰環保網訊】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省經信廳日前公布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名單,確定了天府總部商務區總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園區、成都經開區綠色汽車產業近零碳排放園區、宜賓三江新區東部產業園近零碳排放園區等17家試點園區。
這標志著,試點建設申報評審階段任務完成,進入全面建設實施階段。
預計到2025年,試點園區產值有望達到5000億元,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產值可達2000億元,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產業和能源結構明顯優化,碳排放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碳排放強度顯著降低,“低碳產業化、產業低碳化”取得重大進展。
省級及以上園區超過100家
園區既是經濟社會活動的主要載體,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對外合作處處長陳堯介紹說,“作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綠色低碳產業聚集區,四川省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有序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培育壯大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近零碳排放試點工作。2022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推動近零碳排放試點建設。隨后,開展零碳或近零碳試點示范被提上議程,并將“實施低碳(零碳或近零碳)試點示范工程”作為十大重點工程之一。
四川作為經濟大省,省級及以上園區超過100家。不同園區面積大小、發展階段、產業特征、能源結構、能效水平等均存在較大差異。陳堯說,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今年4月,四川印發《關于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工作的通知》,發布《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工作方案》。
其中,試點園區均為《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收錄開發區及其他省政府批復開發區的全域或部分區域、國家級新區的產業功能區。試點建設主體為開發區(園區)管理委員會。
提出差異化建設路徑和模式
“綜觀試點名單,17家近零碳排放試點園區呈現出空間分布廣、區域聚集度高、主導產業類型多、建設路徑差異大等特點。”陳堯總結說。
從分布上來說,試點園區分布在全省11個市(州),成都平原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和攀西地區均有覆蓋。其中,成都平原經濟區聚集多達10家試點園區,占比達58.8%,區域聚集特征突出。
從產業類型來說,試點園區主導產業既有鋼鐵有色、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也有電子信息、動力電池、鋰電材料、機器人等先進制造業,還涉及數字經濟和總部經濟。
除獨角獸島近零碳排放園區、天府總部商務區總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園區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外,其他園區主導產業均以制造業為主。
其中,攀枝花格里坪園區突出風光資源稟賦優勢,將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形態擺在突出位置,提出煤炭消費總量、碳排放總量削減目標,打造氫能產業示范基地,構建集生產、制造、儲運、應用、消費于一體的氫能產業鏈,打造區域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試點建設路徑來說,存在差異大的特征。”結合戰略定位、發展階段、產業特征、能源結構、資源稟賦等實際,四川省提出差異化建設路徑和模式。
比如,天府總部商務區總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園區打造星級綠色建筑群,宜賓三江新區東部產業園近零碳排放園區實施交通電能替代工程,西昌釩鈦產業園近零碳排放園區突出光伏應用和傳統產業轉型。也有部分園區提出千億級綠色低碳產業培育、數字智慧賦能、碳排放總量削減、化石能源清零、投融資模式創新等試點特色目標任務。
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試點建設啟動以來,近零碳排放園區建設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且各具特色。”陳堯分析到,在省級層面,四川省積極推動構建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政策體系,對創建成功的園區給予資金獎勵,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庫等。而在園區層面,緊扣發展與減排,加快推動重點任務落實和工程建設。比如,天府總部商務區總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園區依托清華四川互聯網研究院研發的“碳見”軟件,實現情景動態演繹和碳數據一圖呈現。
在陳堯看來,近零碳排放園區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從建立降碳管理機制、促進能源低碳轉型、推動節能低碳發展三個方面發力。
如何建立降碳管理機制?陳堯說,要加強低碳發展規劃統籌,將近零碳理念和要求融入園區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全過程、各方面。健全園區基礎能源監測統計和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提升碳排放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善能源和碳排放管理制度,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并有序推廣碳標簽,開展綠色低碳產品、碳足跡認證和應用。
在促進能源低碳轉型方面,因地制宜發展光伏、地熱、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分布式能源項目,提升園區供熱集中度和效率。
在節能低碳發展上,推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有序調整,推動綠色低碳產業、先進制造業聚集。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節能診斷和節能改造,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陳堯說,下一步,將幫扶指導試點園區開展更低碳、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探索。積極推動試點落地,加強調研督導,促進投資融資,建立項目庫和清單表,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實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