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活性炭“重生”,發揮治污攻堅的“綠劍”功能
【谷騰環保網訊】明凈的陽光下,一袋袋脫附再生的活性炭正準備從徐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里的綠源鑫邦活性炭集中吸脫附中心危險廢物倉庫出庫。灰色的包裝袋里,再生后的墨黑色小圓柱形活性炭顆粒完整、均勻,它們將回歸噴涂、注塑、化工等小微企業,作為“環境的青霉素”,發揮治污攻堅的“綠劍”功能。
為破解中小企業治污與發展難題,綠源鑫邦活性炭集中吸脫附中心投運一年來,目前作為周邊小微企業的危廢收貯中心,并實現了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穩定達標排放,成了守護徐州藍不可或缺的力量。
促進中小微企業達標排放
2020年初,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在全國范圍內創造性提出并實施“綠島”建設試點,率先探索“集約建設、共享治污”模式,破解中小企業治污與發展難題,并借助“共享治污”將游離于監管之外的市場主體管起來。作為全省85個工業“綠島”之一,綠源鑫邦活性炭集中吸脫附中心2021年10月投入運營。
“徐州全市登記在冊的產廢企業有1300多家,每年僅作為危廢處理的廢活性炭就有9000噸,而生產1噸活性炭需要3噸優質原煤作為原料。從節約能源的角度來講,企業一年能為徐州節省6萬噸煤炭。”綠源鑫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走進綠源鑫邦,廠區潔凈明朗,綠植生機勃勃,花園式工廠讓人忘了這是一家危廢處置企業。綠源鑫邦每年可處置危廢活性炭15000噸、一般固廢活性炭5000噸,生產再生活性炭14000噸,實現廢活性炭的資源化利用。據了解,一般活性炭可以反復利用3次,優質活性炭甚至可以達到5—7次,僅這一項就可為企業節約30%的活性炭環保成本,每年綜合節約企業成本約4000萬元。
專業化集中治污,使得小微企業的危廢處理進入集約化、規范化流程。企業將產生的危廢打包,暫存危廢庫,需要處置時就在小程序上發起申請,由處置單位上門接收。處置后的廢活性炭,一包一“碼”,只要掃一下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就能進入“危險廢物生命周期跟蹤”系統,“危廢名稱、危險特性、危險成分、禁忌與應急措施”等信息一目了然。小微企業的少量危廢統一收集、統一暫存、統一轉運處理,不僅解決了小微企業危廢收集處理難題,降低了企業處理成本,還大大提高了危廢收集、轉運、處置的規范性和安全性。
“1噸飽和活性炭如果作為廢棄物焚燒,相當于對大氣釋放0.128噸二氧化碳。而再生活性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僅是生產新活性炭的五分之一。”相關技術人員介紹,以往這些僅使用一次的活性炭均作為垃圾焚燒、填埋處理,不可避免地對空氣和土壤產生污染。相對于分散治理,綠源鑫邦活性炭集中吸脫附中心再生項目年可降低區域活性炭使用量1.2萬噸,實現VOCs(揮發性有機物)減排500噸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萬噸。
據了解,綠源鑫邦近期將對活性炭再生利用裝置進行技改,利用再生粉炭重新成型加工,將廢活性炭“吃干榨凈”,實現活性炭的“全部資源化”利用。
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目前,企業治理廢氣使用的活性炭品質良莠不齊,碘值(衡量活性炭吸附力高低的重要指標)800mg/g以上、灰分小于15%的高品質活性炭占比較低。據測算,優質活性炭的廢氣吸附效率至少是劣質活性炭的4倍,不僅大大提高了治污效率,而且從經濟角度來看也更劃算。廢優質活性炭可以無害化免費處置,也可以脫附后重新利用,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徐州市銅山生態環境局相關執法人員介紹說。
近年來,銅山生態環境局強化活性炭使用管理,先后開展廢氣活性炭吸附處理設施專項執法行動,打擊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違法行為。同時,引導涉氣企業開展活性炭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對活性炭提質增效項目進行“回頭看”核查,要求涉氣企業活性炭規范檢測、規范使用,足量裝填、及時更換,提升企業活性炭治理效率,保障區域大氣環境質量。
2021年上半年,徐州市“以智管廢”智慧管理平臺投入使用,推進城市固體廢物精細化管理。2022年5月,徐州市為加快“綠島”項目建設要求,依托綠源鑫邦活性炭集中吸脫附中心等危廢處置企業、市“以智管廢”智慧管理平臺,推動建立活性炭運維服務平臺,讓“綠島”企業來擔當“環保管家”,完成危廢臺賬、申報、轉移等工作,形成“全市活性炭產廢企業動態數據庫”,實現活性炭源頭治理,為VOCs治理提供數據支持。
作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徐州目前已建成“綠島”項目21個,其中工業綠島10個、農業綠島4個、服務業綠島7個,為6000余家小微市場主體提供環境治理服務。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種類由37類增加至41類,基本實現本地化處置。1303家企業納入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無廢城市”試點工作全面超額完成49項指標、72項任務和75項工程,實現了固體廢物的充分資源利用和安全有效處置。
徐州生態“綠島”建設效益明顯,全市綠島項目惠及市場主體超過6000家,節約治污成本約3.7億元;21個綠島項目,每年可減少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硫1728噸、化學需氧量2289噸、揮發性有機物512噸,減排二氧化碳8萬噸;“綠島”變分散治理為集中治污,生態環境部門的監管對象變管“多個”為管“一個”,監管力量更加集中,監管效果顯著提升,不斷夯實“美麗徐州”生態本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