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打響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
【谷騰環保網訊】“新增完成120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5%,基本消除較大面積黑臭水體;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減少,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這是甘肅省“十四五”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的具體目標,明確到2025年,全省農村環境整治水平顯著提升,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近年來,甘肅省以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身邊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全面打響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全省農村地區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全省各地積極推進鄉村生態振興
“十四五”期間,甘肅省將努力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甘肅省印發實施了《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在全國較早出臺《關于促進鄉村生態振興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30%的行政村建成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總體目標。
在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方面,甘肅將進一步提高中央、省級農村環境整治資金使用效益,優先支持整治任務較重和項目績效較好地區,提高質量成效和村莊覆蓋水平,推動整治一片、顯效一片。今年年底前,全省將完成30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任務。
全省各地也積極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大力開展廁所革命、垃圾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莊清潔行動,不斷提升鄉村生態宜居水平。
甘南州在“五無甘南”基礎上,創建“十有家園”,加快推動農牧村莊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升級,全域無垃圾已成為享譽全國的響亮品牌。
天水市以鄉村建設示范行動為契機,下大力氣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體治理,打造了玉泉鎮李官灣村、平南鎮孫集村、新陽鎮胡大村等富有特色的美麗鄉村。
白銀市積極探索“整體規劃、梯次推進、系統治理、成效評估”的污水治理模式,營造了風景改善了生態,打造“六朵金花”,帶火“美麗經濟”。
慶陽市華池縣積極推進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綜合試點,創建了符合華池實際的“3個4”工作模式,即污水治理采取“4種形式”,資金籌措采取“4個一點”,運維管理實行“4項機制聯動”。
張掖市甘州區、金昌市金川區大力實施整縣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專業化公司開展運維服務。
武威市涼州區大力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廣養殖廢棄物綜合處理模式,厭氧發酵協同處理技術已被列為全國典型模式。
推動農村水系整治水環境改善協同增效
在農村環境整治實施過程中,甘肅省以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為重點持續發力。目前已累計完成3611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為22.6%。排查出的82條黑臭水體已完成治理51條,完成率為62.2%。
甘肅全省各地也將加快修編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實事求是、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重點治理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等人口居住集中、環境問題突出的村莊。
同時,甘肅省還以生態化、資源化、可持續為導向,建立符合農村實際的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模式,健全設施長效管護機制。扎實完成非正常運行設施排查,督促地方落實主體責任,分類推進設施修繕改造,切實提高設施正常運行水平。鼓勵第三方整縣打包推進,一體化實施項目融資、建設、投資及運行。
在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中,統籌推進水源地周邊、水體沿岸等生態環境敏感地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發揮“河湖長制”作用,優先整治水域面積較大、群眾反映強烈的水體,實行“拉條掛賬、逐一銷號”,推動農村水系整治和水環境改善協同增效。
推進耕地周邊土壤污染源排查整治
在提升養殖污染防治水平方面,甘肅省各級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畜牧獸醫部門將加強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及時分析研判畜禽養殖的形勢,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系統推進生產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制修訂畜禽養殖業污染物地方排放標準,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度,加大環境監管與執法力度。針對中小規模和規模以下養殖場(戶),研究探索相關政策,引導提升糞污資源化和污染防治水平。大力發展水產生態健康養殖,推進養殖尾水減排。
在推進重點地區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甘肅將以削減土壤和水環境農業面源污染負荷、促進土壤質量和水質改善為核心,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大力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制定主要農作物氮肥推薦定額用量,推動有機肥替代化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應用高效低風險農藥,淘汰高毒農藥,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及統防統治。深入開展農膜回收行動,健全廢棄農膜回收利用體系,推進重點縣建設,對農田地膜殘留開展常態化制度化監測評估。
在推進農用地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方面,嚴格落實“六穩”“六保”要求,穩步推進耕地周邊土壤污染源排查整治,重點整治歷史遺留涉重金屬固體廢物和污染底泥;對涉鎘大氣排放企業,重點開展周邊重金屬沉降監測,評估大氣重金屬沉降對周邊耕地土壤鎘等重金屬累積風險,為精準治污奠定基礎。加強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確保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不下降。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做好嚴格管控類耕地農產品超標風險管控,強化農用地土壤和農產品質量協同監測,確保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讓老百姓“吃得放心”。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一頭連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一頭連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道‘必答題’,我們都是‘答卷人’。”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葛建團表示,要以嚴實作風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