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創新推出《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等3項新標準
【谷騰環保網訊】江蘇省創新推出《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等3項新標準,將于11月23日正式實施。這些標準的出臺,對解決利用處置行業發展困境、提升企業運行管理水平、強化環境風險管控具有重要意義。
在充分發揮和放大部省共建優勢的大背景下,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按照“率先”的目標定位,以實施《江蘇省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2年)》為契機,構建了以《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為引領,含銅蝕刻廢液、廢無機酸、廢線路板等重點綜合利用污染控制專項標準為支撐的“1+N”標準體系。
生態環境標準是落實環境法律法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進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技術支撐。江蘇省工業經濟總量大,產業結構偏重,危險廢物產廢企業數和產廢量長期位居全國前列。截至2021年底,江蘇全省申報產廢企業50472家,產廢量706.7萬噸,利用處置量685.6萬噸。全省共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單位418家,核準利用處置能力1853.6萬噸/年,企業數量和核準能力均位列全國前列。
目前,國家針對危險廢物焚燒、填埋處置單位污染控制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標準規范,但綜合利用標準規范較為缺乏,且標準與標準之間分散不銜接、部分管控指標未明確實施細則。江蘇省結合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全面梳理危險廢物現行管理制度標準,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強危險廢物生態環境標準規范體系建設,補齊重點行業綜合利用標準缺失短板。
《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適用于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單位全過程的污染控制,從入廠分析、貯存、物化處理、綜合利用、焚燒、填埋和運行管理等7個方面提出了技術要求。補充細化了國家現行危險廢物焚燒、填埋標準要求,創新提出綜合利用產物分級管控具體措施,將近幾年江蘇省研究制定且行之有效的新管理理念,如企業設置全流程智能管理平臺、定期信息公開等要求納入本標準,促進江蘇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規范化管理。
另外,今年11月23日江蘇省還將發布實施的技術規范有《含銅蝕刻廢液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和《廢無機酸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含銅蝕刻廢液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與國家標準《含銅蝕刻廢液處理處置技術規范》形成錯位補充,國家標準側重含銅蝕刻廢液處理工藝和技術。該標準基于酸堿性含銅蝕刻廢液重金屬含量較高,可能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標問題,從分類收集貯存、產物質量控制、污染防治等方面進一步強化全過程管理要求,特別對于用作冶煉的銅系產物、蒸發鹽、再生蝕刻液等綜合利用產物分類提出流向管控要求。《廢無機酸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針對江蘇省廢無機酸綜合利用行業現狀問題,提出了廢無機酸入廠分析、貯存、綜合利用過程及產物污染控制的技術要求和運行管理要求,是對工業廢鹽酸、廢硫酸處理處置等國家標準規范的有益補充。同時,結合綜合利用工藝及綜合利用產物有害成分控制要求,細化了入廠接收標準,明確了廢無機酸綜合利用企業必須具備的分析檢測能力,強調了用于工業廢水治理、作為再生酸使用等途徑的綜合利用產物有害成分控制和環境風險評估要求。
據了解,江蘇省已于2021年4月發布實施了《廢線路板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該項標準實施一年多來,淘汰了水力搖床分選、露天焚燒等落后工藝,提出銅粉及樹脂粉定向利用要求,暢通了再生產物綜合利用渠道。截至目前,新上合規企業9家,有效推動了標準應用。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歷經5年的時間制定出臺含銅蝕刻廢液、廢無機酸和廢線路板等3項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就管理部門而言,標準的發布為環評審批、許可證發放和環境執法等方面提供了支撐依據,統一了管理尺度。就企業而言,標準的發布降低了危險廢物不規范綜合利用而導致的風險隱患,幫助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張建平表示,《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的發布,將對提升全省危廢利用處置規范化管理水平產生深遠影響。加強了企業風險防控能力,確保危廢焚燒各環節始終處于管控狀態,有助于降低焚燒處置企業的運營成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