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項目環評審批開辟“綠色通道”
【谷騰環保網訊】11月22日,重慶市目前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迎龍方艙醫院已經正式建成,這座方艙醫院僅用了5天時間建成,總計提供26313張床位。目前,首批感染患者已入住。
一手緊抓疫情防控,一手緊抓經濟發展。同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辦公室關于全力以赴做好應對疫情防控有關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應急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正式印發(以下簡稱《通知》),將加快應對疫情防控的醫用物資生產、研究試驗、醫療衛生、醫廢處置等四類建設項目的建成投入使用。
《通知》指出,要按照審批權限,開辟審批綠色通道,對上述四類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告知承諾制”,做到即申請即受理、即受理即審批,環評文件批準書“立等可取”。對臨時性的四類建設項目(包括臨時性建設使用,臨時性改擴建或轉產等),可以豁免環境影響評價手續,但不免除建設單位污染防治責任;對疫情結束后仍需使用的臨時性四類建設項目,可以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告知承諾制”;應急狀態下應對疫情防控的建設項目可先開工后補辦手續。
迎龍方艙醫院。重慶市住建委供圖
《通知》明確,在疫情防控期間,在保障其使用場所滿足輻射安全和防護相關標準要求前提下,醫療機構(含為應對疫情建立的臨時集中收治醫院)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應急增加CT、車載CT、移動DR等X射線影像設備用于新冠診斷的,豁免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和輻射安全許可手續,疫情結束后仍需繼續使用的,應按規定補辦相關手續。在對能源供應和生活必需品生產等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生態環境部門在對接相關部門和建設單位、技術單位,積極推進重點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對確需開展技術評審的環評文件,優先采取專家函審和網絡視頻會審等不見面方式進行,保障環評文件審查質量和疫情防控安全。同時,重慶各區縣生態環境部門重點指導建設單位優化項目選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污染防治,協調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單位和技術評估機構,加大技術服務力度,切實保障相關建設項目及早落地實施。加強對建設單位和環評單位的咨詢指導、溝通協調,做好環評審批申報有關準備工作。
此外,《通知》還指出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將采取視頻會議、函審等方式及時組織調度、評估、審查、信息交流,確保環評工作不受疫情影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