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推進固定污染源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谷騰環保網訊】遼寧省沈陽市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后監管項目近日順利通過專家驗收。
經過現場調研、討論、評估后,專家們一致認為,此項目充分利用516家重點管理企業現場核查發現問題的整改效果和震懾作用,繼續對簡化管理企業進行現場核查,從行業和區域進一步摸底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最終實現對持證企業的精準技術幫扶;探索和開發與執法、監測、環境統計、環境稅、“雙碳”等平臺的數據對接和功能延伸;利用現有成果開展現場核查和非現場核查的技術邊界,統一第三方服務機構服務標準,解決證后管理核心問題。
強化“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
2021年下半年,沈陽市確立“沈陽市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后監管項目”作為證后審核工作的主線,并利用國家平臺數據本地化,建立了一套固定污染源監管底數、一套標準知識庫、兩個重點行業智能研判規則、N個針對沈陽企業現狀制定的重點行業檢查內容清單,形成“1+1+2+N”排污許可證現場核查機制系統。同時,實現環境管理對區域、流域、行業、大氣、水等數據的統計和分析,滿足對污染物種類、原輔料用量、排放口、監測方法等數據的篩選和分類需求,強化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后數字化管理新模式。
提升環境管理和制度建設能力
今年6月—10月,沈陽市對30個大類、95個行業類別、516家重點管理排污許可持證企業進行現場核查,利用現場核查系統生產核查報告516份。編寫行業簡報8份,正面典型案例報告7份、負面典型案例報告13份,建議企業按相關規定降低管理級別7家。
同時,通過正面和負面典型案例,確定了全市整體環境管理水平的下線和上線標準。首次對停產或未運行企業進行現場核查,共核查停產企業31家、未運行企業229家。通過證后管理的要求,打破原有企業停產無問題可查的認知,對企業已經發生的生產活動痕跡和生產管理記錄進行現場核查,讓以停產為理由躲避檢查的企業無處遁形。
構建全生命周期信息化體系
沈陽市將借助“沈陽市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后監管項目”構建,以環評審批內容、環境統計、總量控制、污染物減排等平臺系統數據全面銜接為目標,減少了重復填報,實現了“一次報送多方共享”;打破信息孤島效應,強化排污許可在水、氣、土壤、固廢等方面污染治理以及監測、執法和應急管理多方面的應用;加強排污許可數據時間性、空間性、趨勢性的分析功能。同時,整合環境影響評價、污染物排放標準、環境統計、總量控制、排污權交易、環境保護稅、環境執法、環境監測等業務系統數據,形成“一個門戶、一套數據、多點匯總、多方應用”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體系。
下一步,沈陽市將在排污許可制度為核心的基礎上推動形成閉環管理,構建以環境影響評價和總量控制管準入、排污許可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管排污、環境監測和環境執法管落實、環境統計和環境考核管效果的固定污染源生態環境管理體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