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生態環境保護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坐標
【谷騰環保網訊】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近年來,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面建成新發展格局還任重道遠。
生態環境部門肩負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職責,進一步找準在雙循環中的定位和發力點,對于全面落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決策部署具有重要意義。
從發展理念看,生態環境保護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一定的先行比較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發揮好生態環保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中的作用,不斷增強綠色發展動能,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
從系統思維看,生態環境保護注重生態平衡與系統思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系統思維相一致。從本質上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要求暢通循環,更多地強調產業和市場的生態平衡和結構優化。這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堅持以系統觀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源出一門,在系統方法論上高度統一。
從實踐路徑看,生態環境保護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鮮明地指出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循環經濟是新發展格局下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方向和組成,綠色產業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也應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手段。
從管理手段看,生態環境保護能夠通過進一步理念創新、機制創新和舉措創新,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雙循環的核心在于打通內部循環,而生態環保能從供需兩端發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綠色化水平,從生態環保標準體系、經濟政策和市場手段,精準提出發力方向,倒逼綠色低碳轉型,擴大綠色消費需求,加快實現供需互動,快速提升雙循環的質量。
從創新驅動看,新發展格局強調科技創新驅動,推動科技創新在暢通循環中發揮關鍵作用,并要求完善金融支持創新的政策,保障資本市場對于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循環的樞紐作用。而環境友好型技術是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解決綠色“卡脖子”技術問題,事關生態產業和可持續發展,也是推動結構轉換、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而綠色投融資、綠色金融等亦能成為驅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工具。
從國際循環看,綠色化是當前全球復蘇的主流方向,高質量發展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是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在國際循環中國家地位的重要手段。通過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綠色國際貿易和投融資,能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在全球綠色發展中占據主動地位,使我國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在全球層面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提高開發利用效率。
總的來看,生態環境保護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支撐保障作用。這就需要我們更加充分地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促進生態經濟良性循環,更加有效地服務好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將綠色作為打通雙循環中市場堵點的重要發力點。從價格、財稅、補貼等市場政策配套出發,建立健全綠色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支持生產企業實施綠色設計與開發、綠色采購、綠色制造、物料循環與資源化利用等,協同供應鏈上相關企業共同實現綠色發展。大力推進綠色家電、新能源汽車下鄉、綠色農產品流通、綠色出行、生態文化旅游,加快培育消費者的綠色價值觀與綠色消費習慣,通過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引導綠色消費、綠色出行和綠色投資,打造綠色產業發展的需求引擎。
明確樹立綠色是科技創新的旗幟和風向標之一,將制約綠色低碳轉型的問題作為關系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之一,持續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為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發力點。明確將綠色化和數字化、信息化相結合,重點布局一批支持促進產業綠色發展的科創中心,推動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做好對相關規劃、項目的支持服務,支撐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補齊治污短板,帶動環保領域投資大幅增加,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注重挖掘符合中國特色和帶有中國符號的全民綠色行動,帶動發展一批綠色社區、綠色廠區、綠色村落和綠色小鎮,為新發展格局下的綠色低碳轉型筑牢堅實的群眾根基和社會基礎。
加強國際綠色貿易和投融資,推進與國際碳市場的合作交流,穩步對接國際綠色規則、規制和標準體系,推動倡導共建全球生態文明,積極發展全球綠色伙伴關系,廣泛弘揚源自中國的綠色主流文化,不斷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綠色話語權。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