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師傅寧愿被罰款也要焚燒秸稈?這一視頻背后的三個問題值得深思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一個名為“農資優品”的微信視頻號播出了名為《秸稈焚燒寧愿被罰款》的視頻。巢湖水稻種植大戶孫師傅在接受“三農前線”采訪時說:“我今年60歲了,以前溝里面水都是清的,現在都是渾的。秸稈不燒在田里腐爛,到時候排到溝里面都是黑的,魚蝦都死掉了。燒過后的水,下雨淌到溝里都是清的。對我們種田人來講燒掉了最好,病蟲害少,野稻少、雜草少,而且燒過以后的灰,里面含鉀。”孫師傅特別肯定地說:“罰我2000塊錢我也愿意。”
對于草木灰的富鉀水平,以及對于水質的過濾功能,從傳統的農業經驗來說,應該具有一定的效果。從視頻的內容來看,孫師傅的說法很誠懇,也很實在,反映了當前一些農民的心聲。孫師傅作為種植大戶,也可能是種了一輩子田的農民,這樣的判斷符合他的認知能力。
但作為生態環境專業的媒體人,還是從這個短視頻中看出了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是燒秸稈對于空氣質量的影響考慮了嗎?
孫師傅種田很有經驗,他考慮了焚燒秸稈可能對土壤、水質的好處,但卻沒有考慮可能產生的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大家都說,種田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但不僅是黃土還有天,才形成了包括農民在內的人類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已經發現,空氣質量,包括氣候變化等因素,都會對農業生產產生重要影響,農民也要靠“天”吃飯。無論是生產、生活,農民離不開地,也離不開天。保護土地是保護農民的飯碗,但保護空氣質量,也是保護農民的基本生活環境、保證更好的生活質量。
二是燒秸稈的行為可以用2000元搞定嗎?
視頻里孫師傅的表述,令人產生誤解,是不是當地只要繳納2000元就可以隨意焚燒秸稈?其實,當地在政策制定時肯定不會把罰款當作目的,而是希望農民能夠認識到焚燒秸稈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最起碼孫師傅沒有意識到,一家一戶焚燒秸稈,可能不會造成過多的污染物排放,但如果每家每戶都打破規則,繳納罰款去焚燒秸稈,造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集中,很有可能形成重污染天氣,由此帶來對人們身體健康的影響,不是簡單的2000元就能夠擺平的。而這樣的知識,僅僅靠一紙政策是不能很好落地的,真正落實到“最后一公里”,還需要地方黨委政府切實擔負起環境責任,真實讓農民了解焚燒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危害。
三是農業科技進步能否更多關注秸稈問題?
當越來越多無人機在田地里播種,越來越多農用機械完成插秧、收割等工序,讓農民從千百年的繁重農活中解脫之時,解決秸稈焚燒問題,是不是也應該提到農業科研部門的日程之上?既然有很多農民認為焚燒秸稈會帶來有機質,保證水田清澈,農業科研部門可否研究一種農用機械,實現對秸稈類似焚燒似的處理?比如,類似塑料袋的熱封口器,如果能在閉環的農用機械里完成類似焚燒的處理效果,可能會受到農民的歡迎。在科技快速進步的當下,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希望農業科技能夠更多地關注農民生產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研究生產更多接地氣、解決農民困擾的先進設備。
回想起來,這一視頻發得很是時候。說不定,政策制訂、科學研究、政府部門的相關人員都會看到,都會有所思有所悟。相信在眾人“拾柴”之下,秸稈焚燒之火必然會得到有效控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