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推動固廢與化學品環境管理走在前
【谷騰環保網訊】“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垃圾分類放,文明心中裝”,在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岱北片區垃圾分類示范點——干休一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驛站,隨處可見垃圾分類的宣傳口號,并分門別類設置了玻璃、金屬、紙類、塑料等回收箱,垃圾分類投放后就能獲得積分兌換垃圾袋、肥皂等物品;
小區樓前、出入口設有垃圾分類光榮榜公示欄,表揚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小區居民,按月張榜公告。垃圾分類納入居民公約,多次組織開展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垃圾分類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高新區洪溝家園社區垃圾分類蔚然成風;
“廢渣不廢,而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泰山石膏有限公司率先開發了100%利用工業副產石膏生產石膏板技術,通過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把“包袱”變財富。公司年可消耗工業副產石膏1500萬噸,按照堆存高度8米計算,年可節省土地4000余畝。
洪溝家園等社區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為“無廢城市”建設貢獻“分類力量”;變廢為寶的泰山石膏有限公司,成為全市“無廢城市”建設的中堅力量,讓參加山東省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管理工作會議的代表們頗為贊嘆。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侯翠榮專門對會議作出批示,要求全省生態環境系統繼續發揚生態環保鐵軍精神和“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錨定目標不松勁,篤行實干抓落實,堅決守好“一廢一品一庫一重”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務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和新污染物治理,著力推動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管理工作實現新躍升,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山東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管言明在會上指出,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要以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和新污染物治理為統領,以防范“一廢一品一庫一重”生態環境風險為重點,從嚴從實抓好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避免出現非法傾倒處置危險廢物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重大損失事件,突出補短板、建機制、強能力、見成效,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和新污染物治理開好局、走在前,主動服務和助力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局。
“無廢城市”全域開建,持續加強風險防范
山東省全域啟動“無廢城市”建設,16市政府全部申報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其中9市被生態環境部納入“十四五”國家建設名單。山東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被省政府列為2022年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經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在全國第一個以省政府文件印發實施。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鄒曉東告訴記者:“我們制作了《危險廢物環境安全警示教育片(第二版)》,開展第二輪‘萬企全員警示’活動,全省2.9萬余家企業、226萬余人觀看。聯合應急管理部門開展廢棄危險化學品等危險廢物風險集中治理專項行動,建立部門監管協作和聯動工作機制。開展專項整治、規范化評估和精準幫扶,累計走訪村居74615個,排查停工停產企業5351家。”
去年,山東省加快構建新污染物治理體系,《山東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以省政府辦公廳文件印發實施,全面啟動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創新實行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監管,以危險特性和守法成本作為主要依據,科學劃分重點風險監管單位和一般風險監管單位,明確壓實省市縣三級日常監管執法責任。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山東省共計處置醫療廢物21.2萬噸,其中涉疫情醫療廢物8.2萬噸,做到“應收盡收、應處盡處”。有效保障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充足,實現醫療廢物焚燒處置全覆蓋,全省醫療廢物日處置能力達到638.8噸、應急處置能力達到3098噸,分別比2021年底增加24.2%和108%。
濰坊市生態環境局充分利用視頻監控、智能稱重、GPS定位等技術,讓數據說話,讓信息跑腿,全面加強危險廢物產生、收集、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等全流程全鏈條智慧監管。目前,已聚焦危廢產生、貯存、稱重、物流通道、處置設施等重點環節,完成全市246家重點監管單位的視頻監控安裝和聯網,全市639輛危化品運輸車及危廢綜合收集點運輸車的GPS信息全部接入監管平臺。
為確保“無廢城市”建設落地生根,泰安市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1個領導小組辦公室、5個工作專班、27個責任部門、單位協同作戰的“1+5+N”工作推進機制,將“無廢城市”納入2023年度市級領導領銜推進重點改革事項,列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要點。
完善機制規范管理,確保生態環境安全
山東省固體廢物和危險化學品污染防治中心主任劉強在會上通報了2022年度全省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情況:“ 2022年度,16市評估結果全部為A。全省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和風險防范取得明顯成效,企業對警示教育、有獎舉報、規范化管理等高度重視,守法意識明顯提升;市縣生態環境部門較好地落實分級分類監管制度,日常監管執法得到切實加強。”
山東省將“清廢行動”列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十大行動”,問題整改情況納入對各市績效考核重要內容,壓實排查治理責任。創新建立遙感疑似問題和信訪舉報問題“兩張清單”,率先在全流域啟動“清廢行動”,全面排查整治固體廢物堆放、貯存、傾倒和填埋問題。
在黃河流域“清廢行動”中,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利用高分衛星遙感和無人機等第三方高科技手段,搭建起“衛星全覆蓋排查-重點區域無人機抽查-現場調查-遙感回頭看”閉環工作模式,共完成97景衛星影像處理,數據量873GB,實現了濟南市5次全覆蓋遙感監測。
山東省扎實推進重金屬和尾礦庫監管,印發《山東省重金屬污染防控工作方案》,謀劃39個重點減排項目,完成507家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放量核定。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會同應急管理部門開展廢棄危險化學品等危險廢物風險集中治理專項行動,將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含利用豁免單位)、自建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單位以及年產廢100噸以上單位等危險廢物重點監管單位全部納入專項行動治理范圍,切實加強危險廢物的環境安全監管。
德州市生態環境局統籌危險廢物收集、運儲、處置、利用四大環節,按照“宣傳教育、摸清底子、落實制度、嚴格執法、政策引導、激勵鞭策”的規范化管理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新招實招硬招,補短板強弱項,推進提升危險廢物“轉、貯、處、用”全過程規范化管理水平。
明確六大重點任務,主動服務發展大局
管言明在會上指出,2023年,要著力落實好六大方面重點任務,即著力防范化解危險廢物生態環境風險,著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起勢見效,著力加快補齊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短板,著力促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產業安全高質量發展,著力推動重金屬和尾礦庫監管提質增效,著力抓好《山東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貫徹運用。
持續組織開展危險廢物環境風險拉網式起底式集中排查整治、“黃河清廢”等行動,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緊抓醫療廢物處置全過程監管,優化集中處置與應急處置能力,堅決防范醫療廢物環境風險。成立省級“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專項小組,組建“無廢城市”建設專家庫和技術幫扶組,加大對各市幫扶指導支持力度。
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涉及工業、農業等多個領域,是一項需要各級聯動、多部門參與的綜合性工作。山東省是化工大省,新污染物治理任務較為繁重。要建立省級層面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門協調機制,負責做好新污染物治理各項工作的組織和指導,加強部門聯合調查、執法和信息共享。
各市要提前謀劃,科學論證“十四五”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項目,避免無序建設、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抓實尾礦庫環境監管,將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作為制度化、常態化工作來抓,組織開展新一輪汛前尾礦庫污染隱患排查治理。緊盯環境風險較高的尾礦庫,加強排查治理,消除各類環境風險隱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